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兰陵王》在香港大学陆佑堂进行录音

(2007-08-10 16:30:29)
标签:

艺术赏析

    从8月份开始,我终于进入《兰陵王》的排演了。构思了《兰陵王》很久,可一切都是在脑子里,直到在排练厅中跟演员一块对着镜子,把动作一个又一个地反复琢磨,心才真正踏实下来。说实在的,舞蹈艺术有许多不同层面:练功、表演、教课、行政、宣传、评论等等,有人喜欢站在舞台上面对观众、有人喜欢当老师指导年青后学、有人喜欢做领导评头品足,有人喜欢写文章研究舞蹈,我每样都涉猎了,但最享受如鱼得水的,还是在排练厅里盯着演员,把动作从无到有地创造出来的那一部份。
    当然编创舞蹈,往往离不开音乐。我也曾经在一些作品里刻意不用音乐,也取得不错的效果,可是这种手段,偶一为之会有新鲜感,做多了会感到缺乏听觉方面的剌激,所以我的舞蹈作品中,音乐还是挺重要的一环。不过,好的、合适的舞蹈音乐是可遇而不可求。尤其是现代舞创作,限于制作资源,几乎都是用市面上的商业录音产品,虽然好听,却往往要舞蹈去迁就音乐。有些编导为了自己作品的需要,随意剪辑录音产品里的音乐,我是挺反对这种行为的。因为每一首歌曲、每一段音乐,都是作曲者的心血,没有征得作曲家的同意而随便剪裁音乐,显得对音乐不够尊重。如果舞蹈要在艺术上跟音乐平起平坐,那舞蹈家先要学会尊重音乐。

    在我的编舞经验里,也不是太多机会跟作曲家合作,更不要说由作曲家为我的舞蹈概念编写音乐,再由音乐家现场为舞蹈演出伴奏。以前跟音乐家合作,像两年前的《365种是还不是东方主义》中,作曲家把音乐写好,在录音间里录好,舞蹈演员就跟着录音带里的音乐跳;或像年初的《大地之歌》,整队交响乐团在现场和舞蹈配合演出,可乐团演奏的曲目,是现成作品,跟自己的原创概念还有一些距离。

    《兰陵王》可以说是一次不惜工本的尝试,根据我提供的原创概念,香港大学音乐系教授陈庆恩作曲,香港著名唢吶演奏家郭雅志、笙笛演奏家卢思泓、洞箫演奏家朱绍威、钢琴家吴美乐,与打击乐组合「四击头」及来自澳洲的敲击乐手Deborah Waugh德芭瑞'旺联袂现场演奏,使《兰陵王》的音乐成为舞台上的梦幻组合。为了把演出做好,这班音乐大腕们前天(8月7日)在香港大学的陆佑堂里进行排练和录音。录音是为了给舞蹈演员排练之用,不过当天音乐大腕云集,还是吸引了许多记者和音乐爱好者慕名前往观看聆听。

    我当天本来要去香港大学给音乐家们打气的,却因为身体染恙,未能到场,幸亏朋友们拍下一些排练照片,让大家可以一窥音乐家们的工作情形

《兰陵王》在香港大学陆佑堂进行录音

作曲家陈庆恩

 

《兰陵王》在香港大学陆佑堂进行录音

打击乐组合「四击头」

 

《兰陵王》在香港大学陆佑堂进行录音

澳洲敲击乐手德芭瑞'

 

《兰陵王》在香港大学陆佑堂进行录音

钢琴家吴美乐、笙笛演奏家卢思泓

 

《兰陵王》在香港大学陆佑堂进行录音

唢吶演奏家郭雅志

 

《兰陵王》在香港大学陆佑堂进行录音

录音进行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