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奕娟
没有隆重的颁奖典礼,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为期五天的第四届广东现代舞周于昨晚在广州降下帷幕。作为一种新兴艺术,现代舞的前卫、抽象决定了它只能拥有小部分的观众,但一年一度在广州举办的舞林盛会却在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本届舞周,共举办演出和讲座28场,吸引了几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的舞林盟友、铁杆粉丝不远万里来到广州交流、观看演出。
广东现代舞团艺术总监、著名编舞曹诚渊是现代舞周的发起者,也是本届舞周的全程主持,前天,繁忙于各种事务的他在往返于两个演出地点的车上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作为国内现代舞的先行者,曹诚渊曾先后创立过香港城市舞团、广东现代舞团和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1999年由他发起的现代舞周在北京举办了几届,却于2004年转移到广州。谈到阵地的转移,曹诚渊说:“广州的氛围对现代舞比较适合。北京毕竟是首都,很多人都会带着批判的眼光来看一些新的东西,而广州相对来说是比较新兴的城市,对新生事物比较宽容。”当然在文化层次上,北京人的欣赏能力还是比较高,懂得充分一点。他举例说,比如《冷箭》,在北京演出时观众喜欢得不得了,但在广州,有一些人不太看得下去,觉得有点沉闷,他们可能比较追求那种外在的东西,对深沉的东西不太看得进去。
对于创办舞周的初衷,曹诚渊一直强调,就是为现代舞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所以每一届舞周都不设比赛,没有颁奖,他也拒绝评论演出水平的高低:“现代舞在内容、手法上都是非常个人、个性的东西,没有高低,也没有好坏,讲究的是每个人的自我表现,大家都是抱着交流的目的来参加。”
虽然广东现代舞周正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票房也越来越好,但曹诚渊表示,作为一种小众艺术,它会一直维持这种小众的状态,不可能有一天大众化起来。“我们现在的情况已经基本到了一个饱和的状态了,我也不想再去怎么(扩大市场)。有些人一讲演出就问市场怎么样,我觉得对艺术来说,谈市场是很无趣的,你不会去问一个医生,你们做医生的有没有市场?艺术就是小众的东西,变成大众的东西,它就叫娱乐了。”
在演出现场听到两位观众的对话颇具代表性,为本届舞周充当志愿者的一大学生说:“现代舞我根本就看不懂,所以很郁闷。”一位粉丝说:“不需要看懂,你只需享受他的表演就行。”工作的关系,记者也是第一次真正地走近现代舞,经过一个舞周的熏陶,心态也经历了一番“化学变化”,发现现代舞离我们的生活,真的不远。
许多舞蹈的选材便是来源于生活。比如广东现代舞团创作的《前进·前进进》,描绘的就是在我们身边最熟悉的话题——城市化。城市不停变换的风景在舞台上由不断组合变化的灰色方块呈现,多媒体投影的广州西关古屋、骑楼,在令人心悸的敲击声中变幻着风景。人们脚步匆匆的生活,工地流水线的作业,搬迁,传统与变革的对立与冲突,都可以从舞者的肢体语言中看到痕迹。
《前进·前进进》剧照
而现代舞自身,也在舞蹈之外,不断地丰富着更为多元的表现元素,这便为观者提供了更为直观的解读途径。由香港城市当代舞团带来的《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戏剧、文学、电影、多媒体等多种艺术形式得到综合运用。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剧照
即使是被一些观众评价为比较沉闷的《冷箭》(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作品),也不失为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舞台被布置成棋盘,身着黑色或白色的舞者在棋盘上翩然起舞。即使看不懂那些棋局如人生的隐喻,欣赏一下他们像武侠般优雅飘逸的打斗,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冷箭》剧照
其实对于现代舞的欣赏来说,没有对与错的解读,每一次表演,都是观众与舞者一起创作的过程。每一次看完演出,见到那些千里迢迢赶来广州看舞蹈的人,总会涌起一种做广州人的幸福感:能在自己家门口看到国际上的现代舞,也是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