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击退了索马里海盗
(2011-01-11 15:12:52)
标签:
吴建科亚丁湾微山湖护航编队索马里杂谈 |
分类: 国防视野 |
我们击退了索马里海盗
——中国海军亚丁湾护航纪实
■ 吴建科
作为一名海军画家,我很长时间是在海军航空兵部队工作,上舰的机会很少。五十多岁了,我有幸随中国海军第五批赴亚丁湾护航的168编队出航,在舷号为887的“微山湖”舰上体验生活。由于长期生活在都市、机关,到了一个既新鲜又陌生的环境,刚开始有些不大适应,舰上每天的作息时间全靠电铃、广播,还有不间断的机械噪音,舱室是全封闭的,里面的空气不是很流通,开始几天晚上有些失眠。周围是茫茫无际的大海,当一个人被放在他别无选择的环境里,也只有强迫自己适应和融入了。不到一周时间,我就跟上了舰艇部队的日常生活节奏,每天准时起床、早操、就餐、工作、锻炼、就寝……改掉了多年夜间工作、早饭不吃的习惯。虽然舰上的空间是有限的,我的生活却步入了少有的正规化。大海接纳了我,我的精神意识也融进广阔无垠的海洋。
第五批护航编队起锚远航
我所在的887舰,是国产的现代化综合补给舰,自2004年4月服役以来,多次完成远洋综合补给任务,2008年12月首批护航编队里就有它的身影,首创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连续护航八个月的记录。相隔不到半年时间,它又肩负起祖国赋予的神圣使命,再赴亚丁湾。
2010年3月4日上午10时,祖国最南端的亚龙湾军港,汽笛拉响,在海军战士军乐队演奏的雄壮的乐曲声中,168编队“广州”舰和“微山湖”舰上的官兵分区列队,挥手告别战友和亲人,战舰缓缓离开码头。
此次是联合国授权中国政府第五批派出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远赴亚丁湾护航。在这一历史时刻,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祖国的强盛、人民海军的强大,才有了今天这远航的壮举!
我随编队一路驶过西沙到南沙,告别了神圣的蓝色国土,向西穿过新加坡、马六甲海峡,顺利进入印度洋。
经过11天、4600海里的连续航行,3月15日早晨,编队终于来到阿拉伯海亚丁湾任务区。
我们的编队到达亚丁湾护航区的东口“A”点,与第四批护航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会合,接替他们继续执行护航任务。此时“A”点海面上已有二十多艘大型中外商船停泊在我编队周围,灯火包围了我海军护航编队。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了十多天,每天只能看到本舰和168舰的身影,真的是很孤独。一觉醒来,突然像是从海底冒出来这么多各种造型和颜色的大型船只,有一种海市蜃楼的幻觉!相比之下,我们编队就像进入了巨人国,两万多吨的“微山湖”舰在里面也成了小弟弟。这时的亚丁湾有我海军前后两批护航编队的军舰6艘,按计划将由第四、五批两支编队组织一次联合护航,也就是中国海军在亚丁湾的第178次护航,之后,第四批护航编队的3艘舰艇将返回祖国。
早晨,我站在舰首的甲板上,举着相机等候太阳从海平面缓缓升起,浓浓的云彩包裹着一个红点在海天之间滚动漂浮,我不时按动快门,直到大海把一轮桔红色的太阳从云隙间释放出来!
海上的日出真是美极了!拉丁湾的日出真是美极了!只有远航在大洋上的海军男儿才能感受到这种美妙。但是我很清楚,我们不是来这里欣赏自然美景的,我们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经过简短而隆重的海上会合仪式,护航编队和商船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微山湖”舰被留在了原地漂泊待命。看着这壮观的船队渐渐远去,我为自己的海军战友自豪!
连续轰鸣运转的机器终于歇了下来,船体随着海浪的起伏轻轻摇晃着。我躺在舱室的床上,就像躺在摇篮里的婴儿,美美地睡去……恍惚中,我感觉自己漂浮在深蓝色的大海上,周边五彩斑斓,从未见过的各种海洋生物围着我游来游去,可我怎么也摸不到它们……
一阵电铃声和“停止午休”的广播声,把我从美梦中唤醒。船好像又动了,我走出住舱,看见我们正与一艘大型的油轮并行。一问才知道,这是一艘半途因机械故障掉队的外籍商船,编队指挥员临时决定由“微山湖”舰负责护送追赶大部队。经过一夜的航行,天亮时分,我们把这只离群的“羊”赶回“羊群”,随后,我们继续在海面上漂泊、待命。这里的水深四千多米,周围一眼望不到边,一切又恢复了平静。在这广阔的海洋上,万吨级的“微山湖”舰不过是洋面上的一叶小舟。不过,它可是整个编队的生命之舟,装载着大量的燃油、淡水和其他物资,由于它身份特殊,原则上不直接参与护航,而是以漂泊的状态待命,随时为编队进行补给,所以,“安全保障”是“微山湖”舰的使命宗旨。
遭遇上百只海盗船
经过了半个多月的远航,全舰上下各个部门都需要很好地调整检修。因为“微山湖”舰是大型补给舰,航速低、武备少,远远不能和作战舰艇相比,所以在海盗眼里,我们就像漂浮晃动在他们眼前的一块肥肉,恨不得一口吞下肚去!很可能成为海盗袭击的目标。
又是一个夕阳无限美丽的傍晚,披着彩霞的“微山湖”舰静静地漂泊在远离祖国的陌生海区。随着夜幕的降临,阿拉伯海湾上空笼罩着一层恐怖的气氛。每天夜里,舱面上的值更人员都非常警惕,以免发生意外。
3月19日上午,“微山湖”舰接到编队指挥所通知:我国一艘大型商船“振华9号”没能赶上第179批护航编队,请求单舰为其护航,命令“微山湖”舰前往护送“振华9号”。刚刚漂泊两天的“微山湖”舰,再次担负起一对一的护航任务。
“振华9号”是从日本购买的“二手船”,船体庞大笨拙、机器老化、航速慢。我们就像赶着一头走不快的老水牛,慢慢腾腾地行驶在500多海里海盗出没频繁的亚丁湾海域。
航行一夜无事,3月20日吃过早饭,我在住舱内整理资料。9点多钟,战斗警报突然拉响,舰指挥员宣布:“在我舰左前方约四海里的海面,发现多只疑是海盗船向我靠近,全舰各部门立即进入一级战斗准备!”
接下来,听到舰政委的战斗动员令:“887舰全体官兵,祖国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要坚决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严守岗位,依法行动,确保被保护商船和我舰安全……”
开始我还以为又是舰上在进行反海盗演习,后来听到住舱外人员跑动的脚步声有些异样,感觉情况不妙,我抓起相机跑出舱外。这时,全副武装的特战队员、身穿防弹背心的水兵分散匍匐在舰首舰尾以及上下左右的甲板上。我顺着枪管瞄准的方向看去,海面上密密麻麻的、大约有上百只大小不等的快船,在我们左前方穿梭移动,看架势,这些船是海盗船无疑。此时“振华9号”已被调到我舰右侧,两船保持并行态势。我舰用庞大的身躯保护着“振华9号”船。我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海盗船,船上那些黑糊糊的身影,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索马里海盗!
这里正处于索马里海盗活动频繁的区域,他们可能把“微山湖”舰也误认为商船了。一艘万吨级的综合补给舰,确实有点像商船。两天前,我168编队护送25艘商船大军刚刚从这里经过,我们落在后面两只跑不快的“肥羊”就成了海盗狩猎的目标。
作为军人,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军人,面对海盗,我有了一种上战场的感觉,虽然我手里没有枪,只有一架照相机,但是现在相机就是我的武器,我激动地端起相机,用镜头向海盗瞄准。
看来,今天我们免不了要与海盗一比高下!我要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珍贵的画面。
高射机枪击退海盗
我从相机的长焦镜头里看到海盗船上人影晃动,大船上约有十多人,小艇上只有三、四人,他们长蛇阵一样排在海面上,约有一海里长,来回窜动,好像是在向我们示威叫阵。看样子他们采用的是所谓的“狼群战术”,以多胜少,以快制慢。
我不停地按动快门,恨不得把对面的目标全收进镜头里。对方的身影由小变大,越来越清晰,其中有两只小艇飞速向我靠近。
指挥员果断下令:“发射3发红色信号弹警告!”
只感到耳边一震,3个红色的亮光腾空而起,拖着白色的烟雾划过天空,落入海中。
对方的小艇并没有停下来,于是又有3颗红色信号弹再次滑向天空,紧接着3发爆震弹在空中炸响。可是对方小艇仍未减速。见此情景,舰指挥员果断下令:“重机枪拦阻射击!”
随着特战队指挥员一声“开火”的命令,我身边舰首左舷甲板上的重机枪“哒哒哒”吼叫起来,几十发子弹如骤雨般倾泻而下,弹头在正前方海面激起一个个白色的水柱,散落到甲板上的弹壳都快要蹦到我的脸上了。
机枪的火力封锁了我舰正前方海面,遏制了海盗船迂回到我舰右侧的企图,冲在最前面的小艇发现舰上有机枪,马上掉转船头逃之夭夭,整个“狼群”被震慑住了!
枪声停息,双方态势瞬变,但是海盗船仍然不肯离去,若即若离地跟随船队航行,仿佛在寻找新的机会。在对峙僵持中,海盗船渐渐败下阵去,一条接一条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我们与“振华9号”终于摆脱了“狼群”,指挥室里、甲板上紧张的气氛一下子放松了。刚刚发生的一幕实弹射击,让大家还未来得及回味,就已成为过去,只有随舰记者的摄像机记录下了刚刚发生的鲜活画面。
当天夜里23时,我们顺利护送“振华9号”驶出阿拉伯海,进入印度洋,向着祖国的方向前进。我们祝他们一路顺风,早日回到亲人的怀抱!能与“微山湖”舰的全体官兵一同驱离海盗船,见证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给我人生经历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海上的薄雾散去,早晨的阳光还是那么热情、美丽、大方地扑面而来,“微山湖”舰身披朝霞,又漂泊在了亚丁湾的海面上。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亲身参与远海护航任务,心中不由得涌起无比的自豪与感慨,随写下短诗一首:
忠孝自古难两全,八百将士护航船。
铁甲油龙济沧海,横枪立马亚丁湾。
链接——
亚丁湾,以也门的海港亚丁为名。北面是阿拉伯半岛,南面是非洲之角,西部渐狭,形成塔朱拉湾(Gulf of
Tadjoura),东面以瓜达富伊角(Cape
Guardafui)的子午线即东经51°16′为界。东西长1,480公里,平均宽度482公里,面积53万平方公里。希贝海脊(Sheba
Ridge)横贯海底,为印度洋海脊的馀脉,有许多大致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最大的叫阿卢拉-费尔泰海沟(Alula-Fartak
Trench),深5,360公尺,是整个海湾的最深处。希贝海脊湾口的深度达3,900公尺,向西造成一条较浅的东西方向沟谷,即塔朱拉湾。
亚丁湾西侧有两个世界驰名的海港,即北岸的亚丁港、南岸的吉布提港。
被索马里和也门环抱的亚丁湾位于印度洋与红海之间,是从印度洋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及大西洋的海上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据统计,每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约有1.8万艘,其中大多数都要经过亚丁湾。
索马里自1991年以来一直战乱不断,沿海地区海盗活动猖獗,被国际海事局列为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之一。今年以来,索马里沿海累计已经发生80多起海盗袭击事件,平均每4天就有一艘船遭劫。
劫案大多发生在亚丁湾,欧洲的渔船来捕金枪鱼使渔民赖以生存的渔业消失。由于生活贫困,大多数人为了谋求生路,干上了犯罪的行当。
2008年12月26日以来,中国海军已先后派出7批护航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截至2010年12月8日,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护送中外船舶总数达到3025艘,外国船舶所占比例超过四成。
吴建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军政治部创作室正师职创作员、一级画师。1958年1月生于陕西;1987年9月—1989年7月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1990年5月—1992年4月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中国画。1993年10月在中国画研究院与其弟吴建军举办“兄弟书画联展”,有3幅作品被该院收藏;1997年作品《赶巴扎》入选全国首届中国画大展并获优秀奖;1998年9月在日本仓敷市举办“吴建科中国画展”;1998年10月作品《子弟兵》入选全国抗洪美展并获二等奖;2000年5月作品《秦川牛》参加文联举办的当代国画家提名展;2001年4幅作品参加中国画世委会举办的“百名画家扇面展”;2003年2月应邀赴英国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举办个人展并做学术交流;2005年10月作品《烽火岁月》入选“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9—2004年作品《赶灯会》、《长命灯》、《春潮》、《关中灯会》分别入选第七、八、九、十届全国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