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联的起源

(2008-02-19 15:03:06)
标签:

总第313期8版-2

杂谈

春联的起源

 

  春联是楹联的一种。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末,他突发奇想,让人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他住室的门框上。这就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春联”一词的出现,是在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喜欢排场热闹,就想推广一下大户人家贴的桃符。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才得以推广开来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一个广泛的概念,出现了很多附属的品类。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就是春联的横披;“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抬头见喜”、“出入平安”之类的文字;“斗斤”,也叫“门叶”,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单扇门或影壁上,倒贴的“福”字就属于“斗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