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忠效:有多少风景可以重建?

(2007-09-26 09:43:02)
标签:

时事评论

07-9-24八版-4

李忠效:有多少风景可以重建?
有多少风景可以重建?
李忠效
 
  几年前有一首歌叫《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开头两句这样唱道:“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
  我准备写这篇谈风景的文章时,不由自主地就想起了这两句歌词。
  爱,作为一种精神层面的非物质形态,似乎还有“重来”的可能,而风景,那是决不可能重建的。我说的“不能重建”,意思是“不能复制”。
  很多年前看到过一句话,什么人说的记不清了,大意是:历史就好比一个打碎的陶罐,即使把那些碎片粘起来,也不再是原来的那一个了。我觉得这句话用在风景重建问题上,非常贴切。任何重建的风景,就是建得再好,也是赝品。赝品的价值永远不会超过原件。
  武昌蛇山上的黄鹤楼是重建的,杭州西湖边的雷峰塔也是重建的,比起原来的楼和塔,可能漂亮了许多,雄伟了许多,但只要顶着“黄鹤楼”、“雷峰塔”的名头,总让人感觉那建筑假模假式的。我曾经乘坐电梯登上过雷峰塔,那就是一个西湖边上的可以俯瞰西湖的制高点,如果叫“观景楼”还比较贴切,可它偏偏叫“雷峰塔”,让人觉得不伦不类。新塔有很多新鲜玩艺儿,可以说很时尚,但站在塔上,完全没有从《白蛇传》戏剧里和鲁迅杂文里感受到的那种神话的历史的韵味。
  当然,很多古建筑并非能够一直完好地保存下来,属于屡毁屡建,比如黄鹤楼。资料显示:相传它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最后一次毁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大火。还有雷峰塔,由于年久失修,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轰然倒塌。这些名楼名塔,重建一下,无可厚非,也许再过五百年、一千年,重建的黄鹤楼和雷峰塔变成“古迹”,成为“文物”,我们的后人会从另外的角度看待它们。但是在今天,我对这种重建的历史名楼名塔,一点也找不到感觉。
  因天灾人祸毁坏的古代建筑,虽然可惜,尚有某种“不可抗力”,现在很多地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在并无“不可抗力”的情况下遭到人为的毁坏,就更让人痛心了。这种情况大都是因为当地政府和当地百姓愚昧无知造成的。
  经常可以在媒体看到一些地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遭到破坏的消息,几百年、上千年的古街,一夜之间被夷为平地;形态完美的自然景观,被开山采石炸的满目疮痍……当地政府还振振有词,说是为了招商引资,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孰不知,那些被破坏了的风景的价值,远远高于“发展经济”所得的蝇头小利,只不过那些风景的重大价值暂时不能变成现金进入流通领域罢了。等到有一天人们觉悟到其价值所在,再要恢复就晚了。一是恢复不了原来的样子,二是恢复所花的钱会很多,甚至远远超过曾经创造的价值。所不同的是,当初赚的钱流入了私人的腰包,恢复的投入需要公家埋单。
  “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这歌词中充满了无奈,但愿这种无奈不要在认为破坏了又重建的风景中出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