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廷献:建筑艺术美的回归——从国家体育场“鸟巢”说起

(2007-09-26 09:29:20)
标签:

时事评论

07-9-24八版-2

夏廷献:建筑艺术美的回归——从国家体育场“鸟巢”说起
建筑艺术美的回归
——从国家体育场“鸟巢”说起
夏廷献
夏廷献:建筑艺术美的回归——从国家体育场“鸟巢”说起
巢 居
 
  随着2008奥运会期临近,将要承担奥运会开、闭幕式任务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因造型独特,受到举世瞩目,已经成为古都北京的一道新景观,在不久前被英国《泰晤士报》评出的世界十大在建建筑中,名列之首。随着时间的推移,“鸟巢”会越来越成为人们谈论建筑艺术美的话题。
  “鸟巢”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北端东侧奥林匹克公园内,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最大跨度343米。可容纳观众10万人。真可谓世界上最大的鸟巢。
  “鸟巢”是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的,总投资30多亿元人民币。使用钢结构的总重为4.2万吨。真可谓世界上造价最高、重量最重的鸟巢。
  看到“鸟巢”,有人对它的设计者——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师们的“创意”,倍加称赞。
  这个由一系列辐射式钢状结构旋转而成的设计主体,的确有些新意。但也不可评价过高。“鸟巢”形状,其实是建筑艺术美的一种回归。
  建筑艺术美,是通过建筑形体、立面形式、平面布置、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多方面处理后给人视觉、心理带来的一种好感。
  纵观人类建筑史,人们对建筑艺术美的追求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个时期看起来美的建筑,到另一个时期看起来又不美了。也有起初看起来不美的建筑(例如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随着时间的推移,看起来又美了,甚至成了“标志性建筑”。
  “鸟巢”方案为何能在全球设计招标大赛中一举夺魁,为何自建设以来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笔者揣摩与中华民族曾经在“鸟巢”中生活、繁衍过生命、潜意识中遗留下来了“鸟巢情结”有关。
  大约在5万年前,先民在野地里穴居,经常受到野兽的侵害。有一位英雄从小鸟在树上做巢受到启发,教人们在树木上搭巢。从此人们开始由野地穴居到树上巢居。白天下树劳动——打猎采摘,夜晚到树上栖宿。发明巢居的英雄,人们称他叫“有巢氏”,又称“大巢氏”,简称“巢”,尊称“巢皇”。他的真实姓名是什么,反而都不知道了。
  有巢氏发明巢居的事,有人说是神话,但《庄子·盗跖》、《韩非子·五蠹》、张华《博物志·杂说上》等史书上均有记载。从近几年发现的原始丛林部落人仍然巢居穴居的情况看,中华先民曾经巢居的情况是存在的,且持续了几万年之久。西安半坡遗址、浙江河姆渡遗址,在地面上用树干、泥巴、茅草盖房子,才六千多年的历史嘛。
  中华先民在“鸟巢”里生活了那么久,自然就产生了“鸟巢意识”。这种意识一代一代地遗传了下来,看到“鸟巢”,心灵深处就觉得似曾相识,就感到亲切、温馨、愉悦。
  “鸟巢”设计师们未必深入到了中华民族的“鸟巢意识”中,但他们知道建筑艺术美的循环规律。在现代化的四方形玻璃幕墙建筑风靡之后,人们一定会喜欢返璞归真的建筑风格。就像人们穿多了绫罗绸缎,想穿穿粗棉布衣一样。他们在无意中——也许是有意中迎合了中国人的“鸟巢口味”。
  当然,“鸟巢”也是现代化建筑,只是它的形状回归到了“巢居”时代。它的建筑材料是钢筋水泥,而不是树枝茅草。它的颜色是乳白色,而不是鸟巢的褐色黄色。但形状尤其是外形,在建筑艺术美中是决定性的,因此说“鸟巢”回归到了“巢居”时代——具有“巢居建筑美”,是说得通的。
  建筑艺术,具有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中国人能够建造世界上最大、最高、最重的“鸟巢”,反映了中国人确实是站起来富起来了。
  誉为“鸟巢”国家体育场,据说在奥运会后,可承担重大体育比赛、各类常规赛事及非竞赛项目。将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也就是说,“鸟巢”不仅是“候鸟”们竞技比赛的场所,也是“留鸟”们可以娱乐尽兴的地方。
  笔者无缘到“鸟巢”里参加奥运开、闭幕式,但作为“留鸟”有机会在会后一睹“鸟巢”风采,看一看先祖“有巢氏”早就发明了的“鸟巢”型建筑,也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情。美景总是会让人心情愉快。
  行文至此,有点替“有巢氏”遗憾,当年他要是申请了“鸟巢”专利,那今天,谁要用他的“创意”,可是一大笔“知识产权”转让费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