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见闻07-9-3七版-3 |
宁陕城隍庙正门
晁俊年/摄
“金鸭浮舟”是宁陕县的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更是一个关于它的美丽传说。
据民间流传,明朝嘉靖年间,一对金鸭子经常在水面嬉戏,一个贪心的喇嘛想将其偷走,结果,金鸭子一只飞进关口的关帝庙,一只飞到长安河心的沙洲上。到了清朝乾隆五十年,当地百姓选了这块“风水宝地”建起城隍庙。1929 年夏,宁陕普降大雨,引起山洪爆发,县城厚实的城墙被冲垮,这座庙却安然无恙。人们说,这是金鸭子显灵,托着城隍庙随洪水一起升高,所以淹不了,冲不毁。
盛夏7月,我踏上了长安河中这块条形沙洲进行了一番探究。据工作人员介绍,城隍庙建筑群长约172米,宽处约33米,占地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远看犹如河中的一条船,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城隍庙先后经历了有记载的洪水47次,虽然城墙多次被冲垮,但河心的城隍庙一直平安无事。于是,“金鸭浮舟”的传说越传越神,甚至写进了县志。
“可是,由于3个中学生的鼓捣,这个传说不神了。” 随行的县人大的同志说。听了这话,我兴趣大增。
经过进一步询问和查阅资料得知,2006年11月,宁陕中学3个高一学生蒋琦、易优蓝、齐笑冰出于好奇心,联手向学校申报了科技创新选题:揭开“金鸭浮舟”之谜。选题很快得到学校批准和支持,他们还聘请了两名教师和一名县水利局工程师担任指导老师。他们利用寒假和课余时间,先后20余次去5里外的城隍庙勘测、调查和走访,对城隍庙周边地形进行实地测绘,查阅了大量水文资料,还在水利工程师的协助下绘制出了河道地形图。通过测量、观察和分析,他们初步认为:以“犀牛背”为“龙头”生根石群,相当于我国古代水利杰作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在分洪导洪,保护城隍庙庙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印证这一判断,他们又制作模型,进行模拟冲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洪水不能冲毁城隍庙。经过随后完成的水利学分析,得出结论:“金鸭浮舟”现象是急流经过弯道时产生的离心力造成的。不到半年时间,几个“乳臭未干”的中学生剥去流传了200多年的“金鸭浮舟”之谜的迷信外壳。并使人们认识到,宁陕城隍庙的选址,是近水建筑选址的最佳实例,是地貌学、水利学、建筑学知识融会贯通而成的趋利避害的典范,对现代近水及河心建筑的选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据民间流传,明朝嘉靖年间,一对金鸭子经常在水面嬉戏,一个贪心的喇嘛想将其偷走,结果,金鸭子一只飞进关口的关帝庙,一只飞到长安河心的沙洲上。到了清朝乾隆五十年,当地百姓选了这块“风水宝地”建起城隍庙。1929 年夏,宁陕普降大雨,引起山洪爆发,县城厚实的城墙被冲垮,这座庙却安然无恙。人们说,这是金鸭子显灵,托着城隍庙随洪水一起升高,所以淹不了,冲不毁。
盛夏7月,我踏上了长安河中这块条形沙洲进行了一番探究。据工作人员介绍,城隍庙建筑群长约172米,宽处约33米,占地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远看犹如河中的一条船,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城隍庙先后经历了有记载的洪水47次,虽然城墙多次被冲垮,但河心的城隍庙一直平安无事。于是,“金鸭浮舟”的传说越传越神,甚至写进了县志。
“可是,由于3个中学生的鼓捣,这个传说不神了。” 随行的县人大的同志说。听了这话,我兴趣大增。
经过进一步询问和查阅资料得知,2006年11月,宁陕中学3个高一学生蒋琦、易优蓝、齐笑冰出于好奇心,联手向学校申报了科技创新选题:揭开“金鸭浮舟”之谜。选题很快得到学校批准和支持,他们还聘请了两名教师和一名县水利局工程师担任指导老师。他们利用寒假和课余时间,先后20余次去5里外的城隍庙勘测、调查和走访,对城隍庙周边地形进行实地测绘,查阅了大量水文资料,还在水利工程师的协助下绘制出了河道地形图。通过测量、观察和分析,他们初步认为:以“犀牛背”为“龙头”生根石群,相当于我国古代水利杰作都江堰的“鱼嘴分水堤”,在分洪导洪,保护城隍庙庙基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印证这一判断,他们又制作模型,进行模拟冲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洪水不能冲毁城隍庙。经过随后完成的水利学分析,得出结论:“金鸭浮舟”现象是急流经过弯道时产生的离心力造成的。不到半年时间,几个“乳臭未干”的中学生剥去流传了200多年的“金鸭浮舟”之谜的迷信外壳。并使人们认识到,宁陕城隍庙的选址,是近水建筑选址的最佳实例,是地貌学、水利学、建筑学知识融会贯通而成的趋利避害的典范,对现代近水及河心建筑的选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金鸭浮舟”侧看
晁俊年/摄
某些神秘的自然现象,用科学的方法加以探索,奥秘就不难发现。很多看似神秘而复杂的东西,其实“谜底”很简单。
后一篇:约稿信<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