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有为岛

(2007-08-20 12:20:34)
标签:

旅行/见闻

07-8-20七版-2

康有为岛
 
康有为岛
1985年  作者同丈夫在康有为岛
 
  刚到瑞典不久,司机小冯告诉我,斯德哥尔摩南郊海滨,有个叫“三十八吨”的地方,雪景很美。于是,我们慕名而去。那是雪后一个晴朗的星期天,车爬上临海的一座小山,在半山腰的平台上停下。我们飞奔至山顶。那儿有座米黄色球状建筑物,原来是观象台。登高望远,奇迹出现了:海边的几个小岛在雪与林的掩映下,如一幅展开的中国水墨画。用淡淡墨水泼洒而成的是冬日灰林的枝头;颜色稍重一点一笔笔竖拉出来的便是树干,点染的红色块块是建筑物,而留下的那大片大片的空白便是皑皑白雪……我被眼前的景观吸引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第二次去那里是为了正名,因为记者小顾告诉我,它叫沙丘巴登,只是同中文的“三十八吨”读音相近,使馆的人们才给它起了这个绰号。时值盛夏,我们轻装前往。为了同冬日的印象作一比较,我站在同一地点俯瞰沙丘巴登。奇怪的是中国水墨画不知何处去,却换上了一幅绚丽的北欧油画。绿色的是树,红色的是屋,蓝色的是海,白色的是桥,再不见冬日的树朦胧、海朦胧了。
  第三次去那里已不是观景,而是去“寻踪”了,因为友人老唐告诉我,它还叫“康有为岛”。据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逃亡海外,1904和1906年曾两次北上瑞典,第二次便住在沙丘巴登。他极为赞赏这里的湖光山色,写道:“假石听涛,乃至月出。”“岛外有湖,湖外又岛,如此无尽。”“山水楼阁之胜,甲绝天下矣。”当时,康有为给自己的住所取名为“北海庐”。“北海庐”在哪里?谁在看管?谁在居住?还留下康先生什么遗物?我正是带着这些问题重访沙丘巴登的。
  我们沿着山道迂回走下,跨过几座小桥,来到岛上。迎面是一座现代化建筑——宏大旅馆。绕过旅馆,沿蛇样甬道穿行,再不见有什么民宅。“北海庐”在哪儿?我急切地问游人,答曰:“No。”我又问,可曾听说中国清朝的一位官员叫康有为的曾小住于此?答曰:“No。”我们有些失望了,便像乘坐一只无人驾驶的小舟一样,任其漂流。全岛的角角落落几乎走遍了,忽见有一处高地,似旧房基,石阶犹在,房子却荡然无存。我灵机一动:这会不会就是康有为住过的屋,也许年久失修被后人拆毁了。我带着这失望中的慰藉,踏上了归途。
  后来在一次招待会上,巧遇一瑞典汉学家,急急问及此事,他答曰:“一场大火,早把那所房子烧了。”至于火是怎么起来的,则不得而知了。
  “天下山水之美,瑞典第一;瑞典山水之美,以沙丘巴登为第一,而吾得之,苟非中国忧之,黄种危绝,则此间乐不思蜀,吾何求哉,可老于是矣。”康有为的这段话,大概可以作为他居此长达9个月的注脚吧!

1985年作者同丈夫在康有为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