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07-5-21八版-5 |
导游砍人话题
网言妄语
张利文(山西律师):虽然不少地方一直在提倡无障碍旅游,但面对购物、拿回扣等敏感问题时,都免不了落入地方保护主义的俗套。目前导游人员普遍缺乏归属感、旅行社竞争压力及导游短视的行业潜规使导游管理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要净化旅游市场、避免悲剧重演,不能寄希望于行业自律与职业自觉。而有待于从立法层面建立旅游行业规范,打破旅游行业无序竞争的状态,完善旅游接待制度与问责机制,抬高导游门槛,重视导游的专业素质培训和心理健康保护。
乔晶晶(太原银行职员):我去年曾到过丽江,在感受古城风貌的同时,也感觉那里的景区管理存在问题:游览时间短促、购物安排密集、购物点价格偏高、导游随意改变游程等。由于我们团队“购买力”不强,导游脸色很难看。现在游客与导游,导游与导游之间发生争执、冲突已成了旅途中很平常的事情了。不过报道中提到的导游徐敏超,曾在初三时患过精神分裂症。导游群体的生存现状和职业特点,也许并非那样风光无限。干哪一行,才知道哪一行的辛苦。
新疆美丽的姑娘:根据国家旅游局的要求,每年地方旅游局都要组织导游人员进行56小时的培训,还要经过考核,然后就是旅游局的盖章通过年审。按理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导游人员素质的方法,但是偏偏只是在走形式,旅游局费尽心思请来各大院校旅游专业的教授授课,但是讲的都是书本上不切合实际的东西,导游们按时听课但是没有起到提高专业知识和自身素质的作用,甚至导游们只是为了能顺利通过年审来应付签到,教授们辛苦地在讲台上讲着他们认为很有用的话题,下边导游们忙活着自己的事情,到头来没有任何效果,试问这样的培训还要来做什么?如果每年的培训都能起到作用,那么就不会发生类似“砍人”的事件了。我个人认为要想真正的整顿导游市场,就应该多了解一下现在导游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问题请相关的人来进行培训,多与导游们探讨些实际的案例,如何处理突发事件,真正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前一篇:李元:心理专家 招导游需考核心理
后一篇:广东“迷魂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