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华:神秘的张壁古堡

(2007-05-10 19:13:05)
标签:

07-5-14七版-2

神秘的张壁古堡
孟华
 
孟华:神秘的张壁古堡
  作者简介:孟华,1954年出生,高级经济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学系经济法专业。曾担任中国建筑进出口总公司法律事务部经理、企业总法律顾问。业余爱好:旅游、爬山、摄影。
 
  春节长假,与朋友相约到山西旅游,到介休后,听说附近有个叫张壁古堡的地方,地上有城堡、地下有暗道,出于好奇我们驱车前往。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介休南10公里的龙凤乡张壁村,背靠绵山,建造在海拔1000米的黄土塬上,面积约12万平方米。四周是峭壁的陡坡深达数十米,远远望去好像一座平地隆起的土制平台。城堡呈长方状,东西374米,南北244米,四周有一个环型的土围墙高达5-7米,虽年久失修,有的地方已倒塌,但仍能看出残墙的痕迹。南堡门外有9条红石路,象征着9条龙须,门上有一座石刻的龙头,一条呈“S”状的道路贯穿南北堡门,象征龙身,对战略防守十分有利。龙的脊背两侧排列着整齐古朴的店铺和民宅,房子多为砖瓦结构,门、窗和屋顶上有许多精美的雕塑,具有典型的山西地方特色。
  古堡的设施很完整,有瓮城、钟楼和水塘,既可用于军事防御也可以民用。城堡内还建有许多庙宇,关帝庙、二郎庙、真武庙、空王佛行宫、地藏王菩萨殿、三大士殿、可汗祠等。庙里保存着大量的文物古迹,多是出自明清时期,最为珍贵的要数行宫前廊的二座罕见的琉璃碑,通体琉璃烧制,孔雀蓝底,碑额为青黄绿色的二龙戏珠,流光溢彩。
  张壁的古堡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地下的暗道更是令人惊叹叫绝,如果没有人介绍,你简直无法想象,在这座古朴、宁静的城堡下,竟然会藏匿着一座规模宏伟,结构复杂的“地下长城”。相传古地道于唐武德二年(619年)修建,距现在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是尉迟恭帮刘武周与李世民交战坚守介休的产物。一千多年了,地道是什么人修的?怎么修的?无人知晓,直到1994年一位村民无意间发现了地道的1个洞口,才使这座埋藏在地下的千年暗道重见天日。
  我们走进灯光昏黄的地道,一股潮湿的泥土气息迎面扑来。地道有2米多高,可并排走两个人,长约3000米,分上中下三层形成立体网状,第一层距地面只有一米多,第二层距地面8至10米,第三层距地面17至20米,地道设有若干个洞口与地面城堡相连,就像我们在《地道战》电影中看到的那样,有的洞口开在民居的灶台下,有的洞口通向农家的柴房里,也有的开在马槽中,真可谓四通八达。古堡内有6眼水井,每口井壁都与地道洞口相连,井深不见底,据说,一旦发生战争,这些井足以保证地道内人和牲畜的饮用。地道内可屯兵万人,里面设备齐全,有休息室、屯兵洞、粮库、菜窖、马厩。为防御外敌入侵,地道内还设制了陷阱、翻板、排水道和射击孔。在地道中我们发现了很多小洞孔,不知何用。当讲解员把我们带进了硕大的作战指挥部时,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就是这些看不起眼的小洞孔竟构成了庞大的地下通信指挥网络。张壁的地道是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战略要道,遗憾的是现在的人不知它在悠久的历史中发挥过什么作用。
  张壁的古堡和地道,集军事、民用为一体,充满着神奇的色彩。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占领了张壁古堡,把可汗王祠设为据点,在庙台下发现了地道,因害怕遭遇八路军偷袭,日军用大量的水泥将地道堵死。由于水泥无法炸开,古堡下的地道到底有多长?通向什么地方?成为难解之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