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了听说已久的丽江
闾丘露薇
作者简介:闾丘露薇(LUQIU
LUWEI,
ROSE),凤凰卫视著名记者。1969年出生在上海。1992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后移居香港,1999年在浸会大学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1997年开始在凤凰卫视担任记者、主持人至今。主持过的主要栏目有:《经贸周刊》、《论衡财经》、《时事直通车》等。曾出版书籍《我已出发》和《行走中的玫瑰》。

听说我决定去丽江呆几天,朋友警告我不要抱有太高的幻想,因为现在的丽江已经不是几年前的丽江了,人多的时候,走在古镇上,就好像到了王府井,晚上十一点,酒吧的对歌声不断。朋友一点也没有说错,晚上到的大研古镇,放下行囊,走到大街上,耳边强劲的音乐,还以为到了北京的后海。
不过丽江是一个需要细细品味的地方,倒不是这里的建筑,而是住在这里的一些年轻人。我住的客栈是在古镇山坡上的一个小庭院,因为要爬上山坡,远离大街,所以相当的安静。现在我就坐在二楼的走廊上,看着远方古镇独有的屋顶和灯光。
男主人是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几年前,厌倦了推销生涯,加上酷爱户外运动,于是来到这里租下了这个小庭院,开起了客栈。每天早上,可以看到他和两个当地的小姑娘一起打扫庭院,晚上,他会抱着小猫坐在火炉边和客人们聊天。客栈的外观保持原来的面貌,只是房间里面增加了独立的卫生淋浴设备,还能够无线上网。打开房间,小镇景色尽收眼底,还有远方的山峰和温软的阳光。于是客栈,也成为了这里的一道风景。
这样的生活,算不上是一门生意,帮他算了一下,扣除租金杂费,一个月能够赚上几千元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准确一点说,这更是一种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问他这些年下来,有没有打算离开,他说应该不会,除非自己结婚当了爸爸,为了孩子的教育,可能需要改变现在的生活。
想想要放下城市里面的一切,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决定。不过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因为他们的包袱要少很多,于是他们更加有选择的余地。能够把自己的爱好和谋生结合在一起,而且还有这样一份世外桃源的心情,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
镇上的不少酒吧,听经常去丽江的朋友介绍,已经换了很多手,不断地有人离开,不断地有人来到这里。有的年轻人除了享受着这里的阳光,还有不少的打算。遇到几个年轻人,就准备在泸沽湖造一所希望幼儿园,他们要自己养奶牛,挤奶给孩子们喝,造的房子一定要保留摩梭人的传统风格。
在这里,不同的酒吧客栈,可以看出主人的不同风格。喜欢一家叫做“布拉格”的咖啡馆,在喧闹的古镇里面,它还保留着一份宁静。越来越多的“老丽江”搬到了束河古镇或者更偏远的地方,虽然这里的顾客没有大研那样多,但是在这里他们更加能够保持自己喜欢的生活,因为当年,他们就是被这里的宁静所吸引,而决定留了下来。
只是,这样的宁静可能保留不了多久。走在古镇里面,有一种在围墙里面的感觉,外面的都市人想要来到这里寻找失去已久的原生态的感觉,里面的人却被围墙外的现代化生活所吸引着。
元旦假期一过,丽江马上变得安静一些。坐在咖啡馆里喝着这里最出名的云南小砺咖啡,觉得这样才和自己想象当中的丽江接近一些。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在街边卖纪念品的人,他和店里的小妹闲聊,听到他的感叹:“冬天最难过了,人太少了。”
对面的那几家餐厅,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还是空荡荡的,服务员无聊地坐在餐厅里面,打着毛衣,晒着太阳。我想自己作为一个外来者,一个来到这里寻找安宁的人,实在是有点点自私,因为对于当地人来说,要改善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就是热闹。
这里的服务员们都很年轻,很稚气的样子,虽然他们干起活来,口齿不算利落,手脚不算利落,但是他们总是很快乐,空闲下来的时候,有的还会扯开嗓子高歌一曲,自娱自乐。这些年轻人,因为这个小城的变化,因为游客的到来,他们有机会接触到很多新的事物,也可能因此而让他们更有了离开家乡,到外面去闯荡一番的冲动。有选择,应该是一件好事情。
在古镇里面走上一圈,可以看到到处都在大兴土木,这些房产,成为当地人致富的一种工具。当地人告诉我,最高价的两个庭院,一年可以有一百二十万的收入,于是装修,改建,希望能够吸引到旅客租出更好的价钱。不过当地人做生意的并不多,古镇里面的商家绝大部分来自外地。遇到一个还在开出租车的古镇居民,他说,因为自己的房子只能租到四万多,所以他还需要开出租车补贴家用。他说,他的愿望是,如果房子能够租得更高一点,他就卖了出租车,买一辆越野车。我问他,转做包车旅游生意吗?他看看我,笑着说:“那个时候,我就开着车自己出去玩了。”
古镇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人带来经济收益。看到大研古镇的成功,束河古镇不单单要收四十元的门票,还人工扩展了古镇出来招商。不过发展也会带来问题。
这个时候的玉龙雪山,虽然是冬季,但是因为少雪,远眺已经没有了神采,当地人感叹,也许是人多的关系。束和古镇的溪水,不知道过了几年之后,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清澈得可以看到下面绿色的绿苔。
还有那些旧房子,太多已经被改建成为客栈,拥有标准间的客栈,里面有独立的卫生间。我不知道以前这些旧房子是怎样的,不过在咖啡店看到一个游客在2005年底的留言,他在担心,都市人为了自己的生活舒适,结果这些历史遗产慢慢的就不再存在了。多年之后再来看这里,我想他的担心会变成现实,因为古镇里面的客栈越来越密,为了吸引客人,都进行了改装。也许这是我们这些都市人的过错,嘴里面说着要寻找原生态,但是却不能够忍受真正原生态的生活,还是贪图习惯了的安逸。
一个古镇,如果不发展,如果不和现代生活融合起来,是不是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如果不把它商业化,就没有能力进行保留?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这是他们的资产,如果不实现这些资产的市场价值,他们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从贫困里面摆脱出来?当古镇再也看不到原居民,只有商铺和外来的经营者的时候,这是不是我们所要保护的古镇?
http://blog.sina.com.cn/luqiuluwei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