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旧文)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2008-10-09 19:44:43)
标签:

筒子楼

石科院

文化

分类: 草样年华

已经很久没有书写自己的心情了,原因有二,好的方面是现在对于通信知识刚刚入门,每天从网上浏览相关信息并书写自己的评论观感,转载相关文章发到飞象论坛,收集行业信息,这些工作已经让我忙得不亦乐乎,俨然一勤奋工蚁,并试图向资深迈进。坏的方面是由于每天成了信息的接收器,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种种信息让心情起伏不定,忍耐,宽容,等待,无视,接受等等这些成了处理这些事件的关键词。通过处理和应付这些事情,让我成长,成熟,从容,隐忍。假装有些事情没有发生,或者视而不见。这期间,我内心有很多挣扎。

 

上个星期六坐新开通的地铁10号线去庄庄那里玩,和庄庄三年未见,但见了也发现彼此没有太多变化,没有什么寒暄,问你怎么样啊什么之类的。直接进入讨论的实质层面,问想吃馒头还是饼的问题,因为到了吃饭的时间。好朋友,心灵相通的人不需要这种情感上的过渡的。

 

庄庄的男朋友伟伟在石科院刚刚毕业,分得斗室一间,在五四筒子楼。呵呵,咱以前并未体验过筒子楼的生活,这次在那里玩了两天,觉得很好,虽然与家用住房而言,有很多不便。又在学院路,总有些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生的感觉。我们的一些老师、老板等他们一辈人都是从筒子楼时光里过来的。这种生活也是令人向往,也是值得回忆的。

 

也是因为筒子楼,由于房间既独立又公共的性质,使个人处于半私密的状态,这种感觉很容易酝酿甜蜜的爱情。这是一种心理状态使然。我只是武断的下了这样一个结论,像提出了一个类似哥德巴赫猜想,但比此猜想浅薄并无价值许多倍的命题,但我认为它是正确的。用事实来证明,不必提那些现在功成名就过去又住过筒子楼的人了,比如老俞等。现在发现,庄伟二人也如是。用庄庄的话说,从我们认识的那天,我觉得一直是这种状态,而且一天比一天深。伟伟也是一个温润的人,用庄庄的话说,集中了所有男人的优点。

 

庄庄和伟伟开始布置他们的小窝,一点点地积攒,添置东西。这种渐渐丰富的感觉让他们也很快乐。我也很羡慕。我们讨论有些家居的DIY,可以自己买布做床单,可以用一些包装盒做收纳箱,可以自己做抱枕,这些都是我在西部的时候曾经干过的,我觉得既节约又充满了劳动的乐趣。可能穷人都是这样安慰自己的。而且我一再强调自己发明的“知识分子不笨”这句话。

 

从庄庄那里得知昔日同学的就业状况,均在北京各城区法院做公务员,成了北京人。我自然还是一北漂,有些身份上的不同,这自然让时常自卑的我多少有些自卑。不过像我这样,不喜欢从事国家机关工作的人,自己选择放弃,自己愿意漂泊,上帝也没救。倒是,虽然现在身为一新北漂,但内心觉得很踏实,因为工作还是蛮快乐的。想想这,心里也乐活。

 

石科院是闵恩泽院士所在的石科院,据伟伟说,他和妻子陆婉珍院士是有名的一对院士伉俪,是石科院的一面旗帜。当然,整个石科院的气氛也不错,这也让我觉得,让弟弟将来到石科院就读研究生,也是一很好的选择。

 

整个学院路还是有些绿树成荫,青翠可爱,杨柳依依,保存了大自然的风貌。相比较我就整天在水泥森林里穿梭过往,这一点比较惨。周围都是奥运场馆,奥运的气氛要比朝阳区这里浓厚很多。

 

每天除了学习通信知识,当然也抽空看有些博客,前者是我的生存依赖,后者则是我的精神寄托。周国平先生讲,要做一个有灵魂的人。我希望自己也成为一个心地善良、知识丰富、心灵高贵的人。这个目标需要我不断的通过读书去获得。现在平面的书籍已经读的不多了,好在我还可以从网上搜罗,现在的确进入速读时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