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一则)这一刻,我柔软的想起了校园
(2008-10-09 19:38:17)
标签:
校园通信媒体文化 |
分类: 草样年华 |
今天是 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过去有限的十几个9月1日,我都会背上书包,走进校园,虽然因为暑假玩心未退,或者作业也没有全部完成,但依然对新学年充满了很多期待,我热爱校园生活。
现在已经工作了,现在就职于通信媒体,自然以笔为生。每天学习通信知识,间或写些通信评论,美其目的曰“以写带学”,承蒙诸位前辈同事领导之帮助,并受新浪科技编辑以及IT博客平台之抬爱,现在写通信博文已陷入良性循环,每每觉察所学所感有所聚集,总想付诸于电脑,得出自己的学习报告,并受诸网友们检阅。虽承受各种微词,但欣然自己知识之进步,也算是一种快乐。
江郎总有才尽时,以我之阅历,以我之视野,总有狭隘短浅之处,或者文辞不知如何达意,或者需要理论路径的支持,这时,我总要回归曾经的所学,总要第一时间回到苏力、看看萧瀚、浏览一下老鹤,以及很多学者和他们的文字,每每这一刻,我总是会想起校园,心地柔软的,想起自己的老师,想起自己的同学,总是有种想诉说想交流却无处倾诉并得不到回应的心灵困境,每每叹息如果在校园里该有多好。
冷观自己的工作生活,每日媒体呈现的大量信息极大的占据了我的大脑空间,网络速读时代让我少有时间仔细思考,信息的驳杂也常常诱导我走向不真确的一方,思考在相信与纠偏的曲折路上前行,而心里明白,这样思考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没有历史的价值。
也许刻意去提升自己的评论能力,对生活的感悟也慢慢的钝化,来自生命最本真的感觉逐渐消失,以前热衷的对社会发出的自我感想,我渐渐失去了兴趣。这自然也是一种悲哀。
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放弃思考,过去学习的人文社科类的知识,以及在广电的3年工作背景,在今天去思考通信行业的变换时,依然能派上用场。无论是官方的政治运作,以及相通的企业行为,很多情境下,都可以得到理论支持和解释。人类行为的相似性,让知识也变成一个通关密码,所到之处,均得开启。
想到这,想起媒体的定位,传播信息,他的评论似乎也主要是在解释世界,在解释的基础上有所预测,而能预见的方向不会很远。所以总有信息,总有新解释,又有新预测,这个过程也叫发展。见证媒体对象的发展,比如政府、企业,对于媒体本身也是发展,更是帮助自己的发展。
再也回不到过去了,既然选择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只能朝着可能美好的路径,循着可兹借鉴的方式走下去,借用苏力的期望,我得是有出息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