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运营CMMB需要“暗谋”吗?
(2008-09-09 17:23:27)
标签:
cmmb运营频谱it |
分类: 通广时评 |
CMMB,在奥运会的繁华之后,走到了市场化的十字路口。于是CMMB的盈利模式,CMMB的运营主体成了主流行业媒体关心的问题。加之,市场化运作一直是广电的软肋,加之之前与TMMB的标准之争,这些共同促使了CMMB运营成了关注焦点。每天揽阅各种相关网站,总有一些诸如“暗谋全国圈地”之类的题目映入眼球。尤其是“暗谋”之类的词语,用在广电上合适吗?广电运营CMMB需要“暗谋”吗?
不,广电应该光明正大地昂首挺胸地把CMMB做下去,而且还要做得好。从一种标准转化成多种产品,不必成为产品的标配,但能成为产品的“点睛之笔”,让CMMB和产品实现双赢,CMMB不仅是“稻草”,要成为顶梁柱。
《三国志》中说陆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CMMB也是“有尺寸可称”的。就拿CMMB的信号来说,且不说CMMB在各大城市的覆盖信号质量可观,就连一些没有覆盖的城市,CMMB基于其低频谱,超强的穿透力和覆盖面,人们也可以通过CMMB收看到电视节目。
前几日,回山东泰安,泰安不是CMMB的站点覆盖城市,它的周围只有济南有,且中间有泰山阻挡,理论上,即使在平原地区可以跨城市覆盖,对于泰安也不行。但在泰安到曲阜的火车上,我看到有人使用多普达的一款有CMMB的芯片的手机在快速行驶的火车上收看电视节目,虽然有些雪花,但画面比较流畅,在枯燥乏味的火车上,是完全能忍受的。诸如这样顽强的信号能力,算是CMMB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算谈不上“杀手级应用”,与其他标准相比,也是很具有杀伤力的。
舆论对广电对CMMB运营能力的种种担心、怀疑等种种负面因素,足以成为CMMB运营忍辱负重的理由。除了舆论氛围的不利,还有几个制约因素,要妥善解决好,CMMB才能修成正果。
比如,广电资金力量薄弱,是否有能力支撑布网建设的成本。好在CMMB使用530的频谱,比起使用1800的TD,理论上,基站建设能减少很多投入。一开始获得国家财政支持是肯定的,但是完全市场化后,它的营收能否支撑后续布网,这是个问题。
比如,广电总局和地方广电的指导关系。在运营CMMB上,地方广电肯定要进入。如何既保证总局的统一规划,还考虑到地方广电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平衡的艺术依然是非常需要的。
比如,要收谁的费用,是电视台、广播电台还是消费者的,落地费收多少,月租费收多少,免费的频道有多少,这些是要好好研究一下消费者的行为模式的。不能让消费者既要为买CMMB产品花第一次钱,还要为买频道花第二次钱,而且花的很多,又很冤,没了消费者,就没人帮着买单。
广电总局大力推行CMMB,这已经是不可动摇的了,其他标准,不论是DAB,TMMB以及其他的,有竞争也很正常。在众说纷纭之中逆流崛起,我们中国人从来不缺少这种能力。谁笑到最后,谁能笑傲江湖,用实力说话吧。
这个过程,CMMB低调些也不错,但该亮剑的时候,还是要毅然亮剑。大大方方做事,用不着“暗谋”。而且广电总局应该运用自己的优势,为CMMB运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起码在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做个好广告,是不用花多少钱的。呵呵,这又是CMMB运营的一个优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