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本大地震只是一个导火索

(2011-03-15 21:52:34)
标签:

财经

操盘日记

大道趋势理论

大势分析

股票

岳桐看盘

个股分析

分类: 每日收评

周二市场呈现大幅震荡走势,在仅仅一日的企稳过后,A股市场便遭遇了2月22日以来的第二大跌幅。早盘两市随着日本地震后次生灾害的影响双双出现低开,其后更是一路向下,最低探至2850点区域。午后,随着风电、太阳能板块的崛起,股指出现一波震荡向上的反弹走势。但是早盘跌幅过大,最终无法收复更大规模的失地,沪指至收盘仍然失守2900点整数关口,市场量能也较前一交易日出现了萎缩。

其实目前的市场结构已经渐渐明朗,大盘自3月初以来的突破走势就是一波典型的诱多行为,而从2月22日开始,大盘已经在铸造这个复杂的头部结构了。自2月下旬以来,我已经反复在强调市场的风险了,只可惜在整个市场中仍显势单力孤,难以掀起什么波澜。我一直在强调市场运行在大的C浪结构中,而3000点的再度触及无非就是诱导更多的投资者跟进,从而实现高位套牢的目的。而日本的大地震,不过就是充当了A股市场调整的导火索。即使没有日本的此次事件,我们的A股市场也将迎来一个明确的调整期,而这种震荡向下的走势将是未来一段时期的主基调。所以日本的地震,无非就是加剧了大盘调整的时间,从本质上讲,根本不对市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要知道,在趋势面前,你可以找出一千种不同的理由去说明,但最终的结果都只有一个,市场会沿着趋势的本来方向而继续前行。

当然,你仍然可以继续唱多,甚至借每一次下跌的机会去买入筹码,但这种操作,最终会成为一种负担。市场没有出现再度牛市的基本条件,所有的表象,将会在真正的趋势面前无处遁形。从大的趋势讲,美元的再度走强将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是所有资本市场必须面对的现实。这不仅是和美国的国家战略紧密相关的,更重要的,这一事件,将最终促使中国楼市的最终崩盘和证券市场的大幅震这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在2011年中,你一定可以看到这种趋势的形成。请注意,这是我们所有操作中最为宏观的基本面部分,这一趋势的形成,也将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市场以及整个世界资本市场的走势。我还会在今后的分析中详细剖析这一观点,而这,并不是今天要讲的最关键问题。

从周二的市场走势看,大道午线和大道日四号线的支撑开始显现,而这里,也将是周三需要考验的主要位置。我前期谈过60分钟分时,我们可以从周二的市场走势中看到,60分钟分时的4号线成为短期最重要的支撑,这里,也将是后市的一个关键。大致2870点区域,这里守住,大盘将会出现对于60分钟分时5号线及3号线的反抽,那里才是考验大盘成色的位置。

这里需要借鉴的还有美国的道琼斯指数,我在每日晚间的视频解盘课程中一直在讲,道指的破位下行将最终导致全球资本市场的大动荡,而子线位置的失守就该是一切短期操作的依据。我们再来回顾下道指的走势,短期子线位置的破位使股指快速回落到了大道午线位置,这里能否成为终极支撑很难下结论,毕竟,这种下跌刚刚具备一些雏形。但是子线位置的真正跌破是在3月10日,而这里就是判断其他市场走势的先行指标。在3月10日的时候,日本还没有发生大地震,而我们的A股市场也没有出现恐慌性的破位走势。但如果你系统地学习过大道趋势理论,你应该知道,在3月10日的时候,我们的全球市场已经在敲响警钟了。这绝不是马后炮,而是一种预判,对于大趋势的预判是非常重要的。

周三大盘承接周二的下跌,还会进行对于午线位置的再次确认,盼望反弹的投资者还是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如果从操作的角度讲,待大盘的反弹出现你可以选择将跌破子线位置的个股进行减持,而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而言,目前不是最好的阻击机会。你更好的思路还是应该观望,一定要出现较强的抄底信号后才可以进行短线的再度出击。收益于日本灾中及灾后重建板块的炒作还会持续下去,但是这种炒作没有太多的基本面支撑,更多是一种投机行为。经常有投资者诧异于这样的个股把握,其实很简单,对于中线个股来说,子线位置不破,你可以选择一直持有;而对于短线个股来说,5日线就可以作为你离场与否的标志。

下面,贴出一幅沪指的运行图,这是周二视频课的一部分内容,在这里具体的东西不再讲了,希望给大家一个参考。我相信,大部分投资者是可以看明白的,对于大盘来说,下跌的趋势才是大概率事件,而向上,只是一种较小概率的事件。弄明白这一点,你所有的操作都不会是盲目的。

 

日本大地震只是一个导火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