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春节
(2011-02-02 10:23:08)
标签:
春运文化情感生活杂谈 |
分类: 岳桐杂谈 |
曾几何时,春节就是欢乐的代名词,从懵懂无知的孩童开始,一直以来,就把春节当做最幸福的时刻。那时家里不会给很多钱去买花炮,但花炮却是孩子们最爱玩的东西。于是,会将仅有的花炮钱攒起来,不再区分多少钱该去买花,多少钱该去买炮。每天不知要往花炮摊前跑多少趟,不知疲倦的计算着手中的钱该如何分配才能获得最大的收获。最终,还是忍痛放弃了价格相对较高的花,而选择了价格最为便宜的炮。买上几挂100响的鞭炮,外带几个价格极为便宜的简单烟花,便兴高采烈的往家跑去,似乎,这才是属于自己的“年”。
现在,已经可以买的起价格各异的花炮了,但却少了孩童时的那份渴望。每日,依旧从花炮摊前路过,面对琳琅满目的各式花炮,却始终提不起任何兴趣。是什么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什么?
曾几何时,春节就是饕餮的代名词,一年中的省吃俭用,在春节总归是要奢侈一下的。家里的条件还算不错,并不像有些孩子那样苦,但依然只有到春节才能吃到那些在梦里才遇到过的食物。米粉肉、糯米酒,可能现在的孩子看来吃都不要吃的东西,那时,却是我们过年最美味的食物。每年除夕,母亲早早就在厨房里准备着,筹划着几凉几热,几昏几素,还要最后摆上一条大鱼,寓意年年有余。我们开心的跑前跑后,帮着擦桌子,摆椅子,码盘子,每上一道菜,便迫不及待的偷吃一口,那滋味,到现在想来,还时时觉得过瘾。
现在,年夜饭已经不用在家里张罗了,早早就订下了酒店的包房,一大家人会高兴的举杯换盏,也热闹非凡。但不知为何,却总觉得那饭菜不如以前的香,条件好了,而我们却吃的无味起来。是什么改变了我们?还是我们改变了什么?
曾几何时,春节就是回家的代名词,当然,对于我这个身在北京的孩子,体会不到离乡在外的人们急切的回家心情。但是,身边的朋友却很多都是他乡人,每到春节,便千方百计的要回去过年。于是,便会出现小小的失落,毕竟,和朋友们要分别一些日子。那时的北京,只有春运是最为繁忙的,而现在的北京,天天都是繁忙的。
我们的生活的确发生着天翻地覆的改变,但有些东西却不曾改变,对于家的思念,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了。前两日看到一则新闻,一个远在南方打工的青年,回一趟家仅路费和置办一些年货就要花光一年赚的钱,但他依然非常开心,他说,想他的妈妈,哪怕只回去看一眼,也觉得很值。
突然涌起一丝莫名的感动,春节,真的是个特殊的日子,他能让很多东西都凝聚在这短短的几天,亲情,友情,爱情...是我们的改变让我们失去了很多自我,重拾那份欢乐吧,不管你怎么度过这样的几天,都应该开心,快乐,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人。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我衷心希望让所有回家的人们能够更方便,不要让春节成为春运的代名词。祝每一个人春节快乐,祝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