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王秀国先生

标签:
文化 |
悼念 王秀国先生
http://s1/mw690/4c797ae4gcce23f6bae40&690
已是深秋时节,俨然有了初冬的萧寒,天空是阴郁的。正在读书的我,接到《吉林日报》驻松原记者站站长程光先生的电话讣告,王秀国先生于2012年10月23日11时15分与世长辞了。
王秀国先生猝然离世的噩耗,使我感到非常地惊愕,就在几日前王秀国先生还曾与我、张振湖、程光、包玉文、王村、王乘风、刘向华等人相聚小酌,谁知自那日一别,却相隔于世界的两端、时空的两端了。原打算重阳节过后,我邀与这几位文朋再聚,谁知时间却是这样的不等人,几日未见,还没来得及问候一声,人就不在了。
自从踏上文学这条青石路,穿越在文与字的时光之河,大家都真诚友好的接纳我,待我如同孩子,好比挚交。特别是多年来同王秀国先生的交往,不仅使我受益匪浅,还成为了忘年交。王秀国先生、张振湖先生、卢景维先生、程光先生与我亦师亦友,我们几人曾一起把酒临风、浅酌低吟,谈诗论文,如今已去了两位先生,内心不免又增伤感,伤感文坛上又一位深爱文字的先生离去了,感叹人世间这生命的短暂及脆弱。今日,为先生的离去而感到悲痛,于是拿起笔来,打算写点文字以示悼念。
王秀国先生,笔名仄平,吉林省杂文学会副会长;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著名作家、杂文家;松原市作家协会顾问;松原市杂文协会会长。先生多年来一直坚持写作,笔耕不辍,曾出版过多部大作,其中有:长篇小说《赵姬外传》、《最后一吻》;杂文集《三草集》,(此部作品曾获得过东北杂文奖);多年来先后又相继出版发行了介于散文及格言之间的三语集:《痴人说梦》、《心吧独语》、《浮世慧语》。也正是先生的《浮世慧语》集,让我很快成长起来,从书中感悟到许多人生哲理及处事技巧。
先生跻身于文坛,为人豁达、豪爽、仗义;风格独特、笔下生风、大气犀利;先生以写小说渡着岁月,以警世鸣世洗炼着自已。先生的成就,不能不说是留给岁月的馈赠,以及对文坛的浇灌。
先生是真性情的为人处事,或是开怀大笑,或是落泪感伤,或是忧思愁叹,于朋友面前都会真实的流露。如卢景维先生所写:“王秀国先生以真心、真情、真实而著称。这所谓的‘三真’本来就是生命未经化妆的样子……人要活出真实来,是挺费劲儿点事。这种真实起码要与社会和人生的理性不悖;生命的真实不是很容易的……真心是真情和真实血肉丰盈的奠基,真情是真心所洋溢出来的心灵之虹,真实是真心是否掺了假和缩了水的佐证。真心是本,真情是标,真实是果。真心并非是翠绿的芳草始终不打嗑睡的;真情也不是一块愚昧的花岗岩始终不语不嗔的;真实是无需细致入微的显微镜来扫描和放大的……”卢先生这高度的认可、肯定及欣赏,既贯穿着王先生的真实情感,也贯穿着先生对生命的感悟及本真;这既是真实的情感,也是真实的体现。
二位先生的性情及文字,就这样形成了一座桥,又如卢先生所写:“走过去,便缩短了心与心的里程;走过去,即可拮取智慧的花朵,这枚花朵未必好看,却有开智的功能与功效。其芬芳是绿的,永不褪色。”
二位先生的人生经验及体验,是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之和中过滤出来的,感知他们,又如卢先生所写:“读着精品,就是在学习我们尚未经历过的人生往事,从而达到学习经验的目的:究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文明长得什么样,丑陋又是何等尊容?”
俗话说“文学归根结底是人学,作家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啊,王先生的为人及文笔,那么人性,那么可敬。又如卢先生所写:“颂扬了可歌可泣的岁月,鞭鞑了可鞭可鞑的人生……看到了真心可鉴、真情可掬、真实可亲……”如今,看着先生们一个一个地离去,内心非常地感伤,却也懂得了更要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位文朋诗友。
热诚宽厚、无私无畏的王秀国先生走了,我以悲痛的力量写着悼念的文字,终于在暗沉沉的天空落下帷幕的时刻写完了本篇。
沉痛悼念、深切怀念王秀国先生,祝一路走好!
2012-10-24 毓鸿斋(转自凭海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