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李白在青少年时代即“通诗书,观百家”,可见他接受前人思想的影响是颇为庞杂的。从他的作品和一生行事来看,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对他都发生影响,但以道家的影响为深。当他想要用世以建立功业的时候,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就在他的身上占上风;当他在政治上遭受打击之后,抑郁不得志,想要放情山水、寻仙访道的时候,他就说:“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或是说:“尧舜之事不足惊,自余器器直可经”,连儒家鼻祖的孔丘和被儒家奉为圣人的尧舜,也要加以嘲笑和轻视了。在这样的时候,道家愤世嫉俗、返于自然的思想,就在他的身上占着主导的地位,并以它来和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儒家思想相对抗道。道家思想对于李白的艺术创作也产生了影响,庄子的某些通过巨大的想象和幻想来探索宇宙的奥秘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著作,对于李的浪漫主义在精神和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启发的作用。至如他的《大鹏赋》和《上李邕》等作品,则无论在语言上和意境上,都可以看到受到庄子《逍遥游》影响的明显痕迹。
除道家思想外,游侠思想在李白身上也占着很重要的地位。他虽然偶尔也自称为儒生,然而,实际上他对儒生拘攀、守常的生活是最为鄙视的,在《嘲鲁儒》一诗中,他对于迂腐、无能的儒生就尽情地加以嘲弄。他所深深地倾慕着的,是侠士们慷慨悲歌、豪迈放浪的生活态度和他们所奉行的游侠精神,所以他说:“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所称誉的侠士,如朱家、郭解以及被李白常常借以自比的剧孟等,大都是出身寒贱,用金钱和武力去解决别人的困难,拯救别人的生命,因而得到广大中下层人民爱戴的人。可见游侠的积极意义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中下层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而与封建统治阶级相对抗的。李白在青年时代就已经是一个“性倜傥,轻财好施,击剑为任侠”的人,他一生的行事和生活态度常常具有侠士的风度,他对于侠士的义侠行为和英雄主义的歌颂也就渗入他自己的精神和性格。例如《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指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三杯重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他在这里歌颂了救赵的英雄义士。在另外的一些作品中,对于刺秦的荆轲、椎秦的张良和却秦的鲁仲连,他又热烈地加以赞美。这已经是把民间的游侠精神提高为政治斗争中反抗强权、维护正义的原则了。他是这样赞美鲁仲连的: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古风》其十
他不仅对于救弱扶倾、反抗强暴、功成不受赏的鲁钟连如此仰慕,引为同调,在其他的作品中,他对于功成归隐的张子房和商山四皓等人,也再三赞颂,认为他们都是他在政治态度上值得效法的典范人物。这是他把游侠精神和道家“功成身退”的思想结合起来,作为自己从事政治活动的准则,所以他又反复地说:“愿一佐明主,功成还旧林”;“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而道家愤世嫉俗、返于自然的思想和游侠精神的结合,又是他一生中总是那么不满于黑暗的现实、以叛逆精神冲击着封建社会的秩序和礼教、以傲岸的态度蔑视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权贵、而不倦地追求着个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由于这种思想基础,他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的理想与愿望就往往能够符合当时进步知识分子的要求,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一般人民的要求,从而使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闪烁着不灭的火焰。
天宝年间是大唐帝国由强盛的顶峰趋向衰弱、国内外的矛盾日益激化的时代。一方面,由于边境重镇的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而这些节度使不少是由与外族有血缘关系的“番将”充任的,因而形成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汉族与外族之间的深刻矛盾;另一方面,唐朝这个时期的土地政策,已经发展了有利于皇族和官僚地主集中土地的庄园制,破坏了对农民比较有利的均田制,加强对农民的剥削和掠夺,因而形成统治阶级和广大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所以,这时期的唐朝虽然表面上仍是一片升平繁华的景象,但它的内部却已极为腐朽。这种腐朽首先是透过政治腐败和上层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表现出来。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其中不少作品是对于这种腐朽现象的揭发。
……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余辉半城楼。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
——《古风》其十八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古风》其二十四
这些是直接而明显地反映上层统治阶级骄奢腐朽的生活的。他也用《古风》的体裁写了不少揭露古代某些帝王穷兵黩武、好神仙、好女色,而不爱惜人材、不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那是采取了托古喻今的方式对当时最高统治者曲折隐晦的讽刺和抨击。例如《古风》其十五: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鄒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
这分明不是咏古,而是对上层统治阶级贱视贤才、把自己排挤在政治生活之外的抨击。李白的《古风》,除一部分抒写他自己的人生观和艺术观的作品外,那些托古喻今、反映时事和诉说他自己遭遇的作品大都是具有政治内容的。他的《古风》显然是继承了阮籍《咏怀》诗和陈子昂《感遇》诗的传统,但比他们有着更强烈的战斗精神和较明郎的风格。
李白的政治理想是要“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从而“济苍生”、“安黎元”的,但是,当时腐朽而骄纵的上层统治集团的举措施为恰恰是茶毒人民、危害国家。李白又不能改变自己的理想,牺牲自己的人格,去迎合他们的要求,成为他们的帮闲和帮凶。这就形成尖锐的矛盾,促使李白以强烈的叛逆精神去冲击权贵,去冲击封建制度所孕育出来的黑暗现象。他不止一次地愤懑地歌唱: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离隗,拥篲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部胆效英才。昭王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其二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踌不能食,蹇驴得意笑春风。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黄金散尽交不成,白首为儒身被轻。一谈一笑失颜色,苍蝇贝锦喧谤声。会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一生傲岸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挂颐事玉阶?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韩信羞将绛灌比,平衡耻逐屠沽儿。……
——《答王十二寒夜酌有怀》
李白对上层统治阶级的抨击以及和他们的决裂都是勇敢的。但他和广大的人民既缺乏密切的联系,也没有认识到人民伟大的力量,不寻求他们的支持,因而他对于上层统治阶级的叛逆就只能走上个人反抗的途径。同时道家思想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他的身上确也产生一定的作用,当他在反抗中受到挫折的时候,就不免要流露出一些孤独、消沉的情绪和“人生如梦”、“人世无常”的思想,并企图凭借纵酒、寻仙和放情山水,以消释自己的苦闷和悲愤。这是他消极、落后的方面,但决不是主导的方面。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序》中,说他“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富;作诗非事于文律,取其以自适;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他自己在《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中也说:“僕书室坐愁,亦已久矣。每思欲遐登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愤,不可得也。”这些话恰好说明他的纵酒、寻仙和放情山水,并非真正沉湎于这些生活之中,希图求得超脱,都不过是借以“挥斥幽愤”而已。而他的“幽愤”的根源正在于被上层统治阶级排挤在政治生活之外,不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以及封建制度束缚了他放纵不羁、渴望自由的个性。这就使得他许多作品,特别是有关饮酒、寻仙的作品,虽然消极的因素和积极的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但他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总常常是盖过了消极的因素,而仍然发出思想的光芒,给我们以鼓舞的力量。例如在他的名作《将进酒》里,虽然有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样叹息年华易逝,须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却有着“钟鼓馔玉不足贵”的蔑视富贵的态度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积极精神,而他的“但愿长醉不复醒”是为了“销万古愁”的,也就是为了“挥斥幽愤”的。又如在他的《梁园吟》里,虽有“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那样纵情享乐的消极因素,但却又有“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那样光辉而远大的抱负。至如他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所歌唱的: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
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
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则通篇充溢着因怀才不遇所引起的无尽的烦忧和江水一样的深愁。强烈的愤懑逼迫他要和那不称意的社会相决裂,去过那“散发弄扁舟”的自由自在生活。这些作品的主要精神,都不是引导我们走向消极、颓发的道路,而是激起我们对封建制度极大的不满。
李白自己说过:“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寻仙和放情山水是密切地联系着的。他在道教的影响之下,既做过服食和受録等荒唐事情,也有过“安得不死药,高飞向蓬瀛”那样的幻想,但他那“将不可求之事求之”的真正目的,诚如范传正所说的:“好神仙非慕其轻举”,而是把神仙世界当作没有权贵、没有黑暗现象的无限美好的境界来追求,借以挥斥“人生在世不称意”的幽愤,并寄托自己渴望自由和个性解放的理想。这种精神在他的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在这首诗中,他凭着想象的翅膀,在梦幻中仿佛亲身经历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銮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的神仙世界之后,终于“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而回到了现实世界。当他回到现实世界的时候,回想神仙世界的瑰丽、美好,愈益憎恨现实世界的丑恶,而高亢地唱出蔑视权贵的歌声: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寻仙和放情山水使李白一生漫游了无数的名山大川,足迹几乎遍中国。大自然的陶冶,加上浪漫主义精神,使他具有豪迈、开廓的胸襟,对他诗歌风格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他对于大自然既有长时的观察,又有深沉、热烈的爱好,因而就能够揭发自然美的奥秘。他在自己的诗歌作品里,不仅以清新俊逸的风格表现了大自然的明媚秀丽,而更多的是以豪放壮浪的风格表现了它的阔大雄伟。前者如: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頰,江火似流萤。
——《夜下征虏亭》
后者如:
负,但他在诗歌中一直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同情,以艺术的实践抒发他“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他在《塞下曲》六首中反复地抒写了“何当破月氐,然后方高枕”,“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那样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这一组诗大都是慷慨激烈,鼓舞人心的,例如第一首。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创,直为斩楼兰。
他的爱国思想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表现得更为强烈。当战乱初期,他从宣城经溧阳,到剡中避难的旅途中,就不断地发出这样的歌唱:“洛阳三月飞胡沙,洛阳城中人怨嗟。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撑如乱麻。”(《扶风豪士歌》)“旌旗缤纷两河道,战鼓惊山欲倾倒。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马翻街洛阳草。一输一失关下兵,朝降夕叛幽蓟城。巨鳌未斩海水动,鱼龙奔走安得宁?”他之所以这样慷慨悲歌,忧心如焚,诚如他自己所说的“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而是为了国家的残破和人民的苦难;为了自己的怀才不遇,救国无门,以致“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以上均见《猛虎行》)当他参加永王璘的幕府之后,以为有了报国御侮的机会,又是如何的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块,誓欲清幽燕。”(《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对于克敌制胜他抱着充分的信心:
三月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当永王璘的部队被肃宗所击溃,李白也自丹阳南奔的时候,他仍然是“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南奔书怀》)那样充溢着爱国的热情。而对于天宝之乱所给予人民的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迴。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这些都是纯粹描写自然的。但他却有更多很出色的结合着抒情和叙事来描写自然美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描写大自然的明媚秀丽的,如《清溪行》;如《秋浦歌》十七首中的大部分;如《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类作品中描写大自然的阔大雄伟的,如《横江词》六首;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以及他的名篇《蜀道难》等。至于散见在他的各种篇什中关于黄河的描写,除前引“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外,尚有“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和“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在这些诗句里,他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写出黄河的形象和性格,成为这个题材的千古绝唱。又如他在《关山月》中描写我国西北高原的风物: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也只有能把万里黄河写入胸怀间的李白,才能够创造出这样阔大而壮美的艺术形象。他这些描写大自然的作品,不论是清新俊逸的,或是豪放壮浪的,都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陶冶我们的心灵,并激起我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李白虽然受权贵们的谗害和排挤,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祸害,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
李白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也表现在他反对唐朝穷兵黩武的作品中。在安史之乱以前,李唐王朝对西北、西南一些民族都发动过这种战争。他在《战城南》一诗中,以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反映了这种战争给予士兵的深重祸害:“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街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最后并提出对待战争的正确原则:“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他在《古风》第三十四首中,同样正确地站在人民的立场,反对了杨国忠所一手造成的天宝十载至十三载间侵略南诏(今云南省大理一带)的战争。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天地皆得一,淡然四海清。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
李白长期生活在士大夫们的中间,对于劳动人民生活的接触和体验都是不足的,因之,有关这种题材的作品就数量极少。但在这少数的作品中,也表现出他对劳动者真挚的感情。他了解“田家秋作苦,邻女夜春寒”;在《丁都护歌》中,他对劳动者非人的生活和繁重的劳动,表示了人道主义的同情: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在财产私有并以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妇女是男性的奴隶和私产,受着男性残酷的损害和压迫。而她们的苦难和不幸往往是通过爱情和婚姻的问题集中地表现出来的,所以,封建时代里进步的人道主义的诗人们,常常围绕着这个中心问题为妇女的命运提出控诉。李白在《妾薄命》和《白头吟》中,借汉武帝和陈阿娇、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抨击了男性弃故好新的不义行为;表达了女性被遗弃的痛苦和对于爱情忠贞如一的要求。在《夜坐吟》和《扬叛儿》中,他提出了真正的爱情要以男女的互相了解、契合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情才会是融洽而幸福的思想。他又写了不少缠绵悱恻的佳作,反映妇女对爱情的坚贞和离别所带给她们的痛苦,例如: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
——《春思》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乌夜啼》
至于题材和风格都十分相近的两首名作《长干行》和《江夏行》,则都是描写“悔作商人归,青春长别离”的女性的痛苦的。当妇女是一个弱者、不幸者和被遗弃者的时候,李白对她们给与深切的同情,当她们成为一个英勇的反抗者的时候,他就给与热烈的赞颂,《秦女休行》和《东海有勇妇》都是这样的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他把自己的叛逆精神、游侠思想以及对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故事结合起来,创造了两个为夫报仇的女英雄的形象,因而使它们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
李白在漫游和飘泊中度过一生,尚义任侠,交游满天下,而又把友谊建立在“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赠友人》三首其二)那样的道义基础上,所以,他和朋辈间就产生了一往情深的感情,并写下无数歌唱真挚友谊和离别的佳作,例如: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诗歌作品的内容,几乎涉及当时知识分子所能接触到的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而且在各种题材上,他都产生了优秀的或杰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