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浅析《诗经》中的弃妇形象

(2007-07-10 23:08:26)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浅析《诗经》中的弃妇形象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浅析《诗经》中的弃妇形象
摘要: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三从四德都说明了弃妇自古到今一直都有,而且向来都以软弱无能,逆来顺受著称。而《诗经》里的弃妇却全然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卑不亢,自信自立,纵然遭遇不幸,面临婚姻破碎无可挽回的局面,也决不自暴自弃,自寻短见,而是有勇气地直面现实,寻找新的生活
关键词:《诗经》  弃妇  

在《诗经》这个抒情浓郁的艺术殿堂里,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桑田河畔,幽深竹林,无不留下一个个各具特色,泛发光彩的女性形象。这是《诗经》所描绘的人物画廊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它让《诗经》的艺术魅力大增,让读者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时期的社会生活特征,道德风尚。
这里既有活泼直率、热情奔放地向男性吐露心声、呼唤爱情,义无返顾地追求自由和幸福、与封建礼教做抵抗,对爱情坦坦荡荡、敢爱敢恨的勇敢女子;也有为顾全大局而忍辱负重,面对丈夫不负责任而大声质问谴责,遭到抛弃时痛定思痛,重寻新生的斩钉截铁地维护人格尊严与爱情坚贞的刚毅女子;还有深名大义,在战乱社会积极支持丈夫出征卫国的忧国忧民的巾帼英雄;更有心灵手巧、勤劳能干、含辛茹苦持家育儿的贤惠妇女;更甚者,还有追求艺术唯美情怀,欣赏音乐舞蹈,充满生命活力的美好女子的形象……
而在这众多活泼健康的女性形象当中,有一种更引起我的注意,那就是其中的弃妇形象。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三从四德都说明了弃妇自古到今一直都有,而且向来都以软弱无能,逆来顺受著称。而《诗经》里的弃妇却全然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不卑不亢,自信自立,纵然遭遇不幸,面临婚姻破碎无可挽回的局面,也决不自暴自弃,自寻短见,而是有勇气地直面现实,寻找新的生活。以《氓》和《柏舟》为例。
《毛诗序》说:“<氓>,刺时也。宣公之时,礼义消亡,淫风大行,男女无别,遂相奔诱。华落色衰,复相弃背,或乃困而自悔……”可见卫国弃妇之多。
《氓》中的女主角被抛弃的过程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一开始,男方借着“抱布贸丝”而来,并且还“蚩蚩”,即笑嘻嘻。“蚩蚩”在《毛传》里训为“敦厚之貌”,《韩诗》训为“意态和悦貌”,这都说明了男方为了亲近女方而装得一副痴情的样子;等到女方的矜持没有了之后,“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便有一种迫不及待的感觉,要跟对方成亲“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处于热恋中的女子完全以感情为导向,对今后的情况毫无预料,只急于完成自己的终身大事。而另人失望的是,婚后的生活完全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幸福美满,而是因她的容颜衰逝,青春不再而遭到丈夫的抛弃悲惨结局。然而,“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男的三心二意,用情不专,女的却始终忠心耿耿,不论是对丈夫还是家庭,婚前婚后都希望能和对方一起白头偕老,从一而终,《白头吟》诗上说:“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女子尽心尽力地为家操劳,“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在家里吃尽了苦是为了让夫家的生活能更富裕,着可以说是古代妇女勤劳的典型形象。然而,男子仍然一点也不顾及妻子的好,在她年老色衰之后便毫不犹豫地将其抛弃。女子心中的悲苦根本没有人能体会,除了“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自己痛苦悔恨之外,又能怎样呢?经过一番内心的挣扎之后,面对了无尽头的悲苦生活,女子仍以庄严的口气跟男子彻底决裂,并在同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肺腑之言,告诫热恋中的少女,不能被爱情蒙昏了头,而要吸取教训,理智地处理感情。“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痛苦之中仍存在一丝刚强,一声反抗。就算是处于社会的底层,孤苦无助,她依然没有失掉自己的本色,哀愁、怨恨、凄凉都不及那一声嘶歇底里的呐喊有力。
而《柏舟》的主人公也有着相似的性格。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她的痛苦来自于众妾的侮辱和陷害。古代一夫多妻的现象很正常,这个女子处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纵然自己仪容娴静安和,品行端正,群小的众口咬无疑像利剑一样伤她至深,“威仪棣棣,不可选也”,(棣棣,安和的样子,选,同“巽,退让)而丈夫昏庸无能,听信谗言,便轻而易举地将她打发走。虽“亦有兄弟”,却“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不得于夫,被赶出家门,又不得于兄,被无端发怒,无可倾诉的委屈忧伤,前路迷茫的人生旅途,这不是一个封建社会的弱女子所能够承受的。“日居月诸,胡迭而微”,丈夫的昏庸就好象日月不明一样,在一个暗无天日的环境下还怎么生存下去呢?封建社会的三纲让女子一旦离开夫家就意味着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地方,失去了正常的生活而孤苦伶仃,无依无靠。但《柏舟》的主人公不愧是《诗经》中坚强不屈的妇女的代表,不愧是弃妇的发言人,身处绝境中依然保持着一份凛然之气。“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没办法插上翅膀远走高飞,也决不乞求可怜。
《诗经》中的众多弃妇都有一个大致相同的特点,虽然命运不幸,无辜遭遇抛弃,痛苦呐喊、苦苦哀求得不到同情之后都心照不宣地选择了大胆谴责,坚强不屈,如:
不我以,其后也悔。(〈〈江有汜〉〉)
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月〉〉)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时期,是社会发展形态从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的演变,思想开放自由、民风开化淳朴是这一时期的特点。民情风俗开始复苏,在这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女性的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增强,她们的个性十分鲜明活泼,在《诗经》中的很多篇章里都得到证明。她们对生命价值、对爱情、对祖国、对待不幸、对艺术,都豁达而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怀。尤其在爱情、婚姻遭到破坏之后,她们更是倾其所能地补救,当破裂已无可挽回时,她们也能坦然接受现实并告诫身边的人,要吸取教训。
在以后的封建社会里,恐怕没有一个朝代的妇女能有《诗经》中的弃妇身上的那种无畏的抵抗精神和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红楼梦》里的女性不就是这一反例的典型代表吗?甚至现代社会中的很多女性要么在男性面前失去了自我,要么动辄耍脾气,比起周代的妇女,真该省思一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