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1、发育临界儿:由于在胚胎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存在高危因素的影响,已有脑损伤的高危儿和无脑损伤的高危儿,但已经出现发育偏离,或存在发育偏离的可能性的高危儿(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高胆红素血症等)。没有脑损伤的早产儿、足月儿小婴儿出现暂时性肌张力异常或姿势异常,因其对婴儿的正常发育和认知发育存在不良影响,也应该列入发育临界儿的范畴。
2、早期干预:是指对发展偏离(或落后)于正常或有可能偏离(或落后)正常的3岁以下儿童的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治疗和教育训练活动,通过实施这种教育和训练,可望这些儿童的智能或运动能力有所提高,发育异常有望得纠正,使其生长发育赶上正常或接近正常。
3、早期教育:是针对健康儿童(智能发展正常的儿童)进行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充分开发儿童智能发展的能力,促进儿童智能在原有水平上能够沿着正常发展轨道更快地发展。
二、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 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及未成熟脑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性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得到正强化的行为容易再出现,行为的出现需要合适的条件,当小儿不会某个行为时,应该研究是不是给了他足够产生这个行为的条件,而不是埋怨他为什么不会。应该着重研究促进儿童学习成功的条件。
未成熟脑的可塑性和功能代偿性:脑科学的研究表明,生后头几年是大脑发育迅速时期,即脑发育过程中的关键期,在这一关键期,大脑尚处于未成熟时期,脑的结构和功能易受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
脑的可塑性:是指某些细胞预先确定的特殊功能是可以改变的,例如把视觉系统的细胞移植到脑的其他部位,这些被移植的细胞能够与移植处的细胞在一起,表现出新的功能,不过这种脑细胞的移植时间要早,过了关键期,移植的细胞不能有新的作用而且会死亡。
脑的代偿性:经过多次刺激后,一些细胞能够代偿另一些细胞的功能,脑的某些结构也会出现代偿性改变,例如轴突绕道投射,树突形成新的分叉或“长芽”产生另一些突触,于是神经元在损伤后可以得到功能的代偿。
在脑的形态学上,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受损死亡后是不能再生的,但是“不能再生”的概念并不能用于轴突、树突和突触上。研究证明:动物脑皮质中的神经细胞只占皮质容积的3%,而轴突、树突、神经胶质占97%,当脑损伤和脑功能受损后,存活脑细胞的轴突可以通过侧枝长芽来取代丧失的轴突。神经元在损伤后,部分脑功能可以通过临近完好的神经元的功能重组,或通过较低级的神经中枢来代替。
三、对象
1、发育临界儿
2、已经确定有智能落后儿童
3、脑损伤性疾病或婴儿期危重疾患后恢复期儿童
4、环境因素造成的发育落后婴幼儿。
四、干预的关键年龄
早期干预应在3岁以前开始,早发现,早干预的原则。发育早期是关键期,在关键期进行规范的早期干预可获得最佳效果。
http://s8/small/4c72c7a9tx6BkucrQIn37&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