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早教回忆录1-----你为何而教

(2012-05-15 08:43:50)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心理

家庭教育

幼儿教育

教育

心理

早教

早期教育

华德福教

分类: 儿童发展

我的早教回忆录1-----你为何而教

 

原创/小米爸爸

http://blog.sina.com.cn/zhitianqiong

 

    ★回忆诸文所涉及的家长、论坛与专家均不确定、不特指,莫对号入座

 

约一个月前孩子6岁了,也开始换牙了,这是一个教育阶段的结束与另一个教育阶段的开始,将多年来的体会加以总结,以飨后来者。

1.你为何而教

 

你是不是觉得教育就是教孩子知识?你日常教育的重点是不是教孩子数学、英语等知识?若符合这条,那么你是为了知识而教。这是当前多数父母的现状。知识的输入当然有用,也很重要,没有足够的知识,思维决不可能自由与灵活。这是知识教育的长处。但是,在今天,知识也非常容易得到,任何人只要有个智能手机,花数元钱上网,绝大部分知识都能google到,知识教育不应是早教的重点,知识应多数由孩子自我建构与自我生成。知识教育的孩子,你们将很容易倒在四年级与初高中阶段。

真正的教育在于孩子,在于促进孩子身体、心理、智力、灵性与社会性的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理想。这些多数只能培育而不能教。

 

你是不是非常重视孩子的双语教育,跟很多父母一样,疯狂的下载英文资料,疯狂的买英文书,若符合这条,那么你是为了双语而教育。双语养育当然有它的道理,因为孩子的语言学习能力非常强,当孩子小的时候你同时让他学几门语言根本不会有问题,而且若语言环境没问题,孩子学习一门语言达到很高的程度与学数门语言达到相同的程度所费的大脑资源是一样的,千真万确是一样的。因此,将一门语言达到很高的程度胜过学两门语言但平庸强。这样的言论站不住脚。双语或多语教学的问题出在语言环境,若父母与家人无人精通英语,尤其是口语,多语教育的后续教育跟不上,那么,对不起,孩子学会的东西很快就会退化,语言的特点就是不使用就会退化。对于多数孩子而言是这样的。

双语与多语教育的功效被很多商家、机构与一些精通外语的父母夸大了。很多论坛里的孩子只达到了一般般的水准。有些还是很努力的家长,超级父母的孩子。有些孩子24岁的时候父母在论坛里夸夸其淡,晚上坚持到1200也不睡,但现在孩子5――6年级了,读的是一些归国人员与外教的班,却仍使用一些基本的资料,如美国加州科学教材。

曾经有位超经妈妈培养出了读音、听力、书写都很厉害的双语孩子,她那个介绍双语教育的楼有数十万的浏览量,说明了无数的、大量的、海量的人看过那个楼,为什么那个楼那么出名,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多数父母、多数孩子达不到那个程度!要很容易达到,还有谁去看那个楼呢?

双语教育耗费了家长与孩子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有位妈妈说,其实我们不仅仅是重视英文教育,我们也很重视其它方面的教育,这是个誖论,难道她们与她们孩子的时间是无限的吗?

但是,若是你认为我在否定双语养语的前行者,那你错了,其实我非常尊重他们,他们多数都是不错的父母。我倒是觉得正因为他们不断地努力、努力,英文这个东西才有可能变得越来越容易教,教起来越来越简单,才能让后来的家长受益,从这个方面来说,他们是前行者。是教育发展的实验者。

 

重视知识教育、双语教育与亲子阅读的家长可以归类为培养一个聪明与资优孩子为目的的家长,这些教育方式不能说是错的,它们有很大的合理性,特别是亲子阅读,虽然在中国也走过弯路。却在国外实行了数十年了。但仅仅重视孩子的聪明,那么你们的孩子容易在初高中阶段倒下,不倒下长大了也泯然众人矣。方仲永就是不为他父亲所害,按照原来的样子继续学习下去也会泯然众人矣。无数绝顶聪明的孩子长大后都很平庸,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他们都缺少一样东西,----灵性!  仅有聪明没有灵性,你们的孩子必定倒下。

 

你是不是经常不由自主,或无意识的拿你的孩子与网上的那些“牛”娃子相比?经常因为达不到网上那些孩子的水准而焦急?经常为如何将孩子培养成网上那种聪明的超级孩子而努力与焦虑?如果是这样,那么你是为了你的比较与功利而教。若你时时因为自己达不到网上那些超级爸爸与超级妈妈而焦虑,那么,你正被教育上的相对剥夺所影响。我跟踪过网上所传许多位所谓的超级娃子,他们有很多优点,但也跟你的娃娃一样,有很多缺点,他们有些根本就是夸大其辞,我也知道很多位所谓的超级爸妈,他们成长的过程也很无助,他们也很普通,任何人只要努力都可以达到那个水准。那怕是国内我们经常看到的一流专家的水准,我们都可以达到那个水准。因此你大可不用因你的比较之心而教。你要小心相对剥夺对你的影响。

 

你有没有没完没了地买书,买书、再买书?结果有些书孩子还没来得及看就长大了,但是,你仍是忍不住一看到书就买?你是不是没完没了地下载资料,下载资料,不断地下载资料?那怕你发现后来很多资料根本用不上,你还是忍不住下断地下载;你有没有强迫性的带着孩子去报班?虽然那个班的老师相当不错,但你的孩子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兴趣?若是,那么你是在为家长的教育安全感而教。买书得多少,下载资料的多少,跟孩子的发展水准并没有内在的联系!家长以为我控制的越多,教育就越有把握。这是种控制错觉。

 

你是不是比较重视经典文化,认为经典文化的诵读与熏陶能培养出孩子的记忆力与美好的人格与情情,若是这样,那么,你是在为经典文化而教。其实读经能否培养出孩子超强的记忆力,我尚未在在脑科学与神经科学里看到,下不了定论。但是读经对于孩子来说,除非孩子真正的喜欢,发自内心的喜欢,否则决不可能培养出孩子的价值观,它对孩子的作用是很小的。一些论坛里读经家长与读经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冲突,每次冲突中所表现出来的“阴狠”与“计谋”,让我胆寒,这就是家长,而且是读经家长。其实恰恰应当读经的是家长。但他们多数读歪了。为什么?我个人相当不看好这个路子。

 

你是不是非常重视孩子的灵性,因此专注于华德福、人智学与中国古代灵性方面的教育。若是的话,那么你是为了孩子的灵性而教育。

但灵性教育的问题是什么,这个教育相对不成熟,不好操作,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如蒙氏教育,作为灵性教育与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人智学在国内资料也不多,只有卢安克翻译过一些,甚至到目前为止估计无数的家长连灵性是什么,灵魂与精神的区别是什么都没有多少人能说清。一些机构又非常商业化,所以才有了北京南山华德福事件。更出了广州性灵这样的恶俗与大笑话。

这个教育必定会在未来被解构与重组,变得更容易操作,而一扫遮遮掩掩的面纱。时间是2—4年。

但是我想说的是,灵性对于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若你希望你的孩子充满想像力与创造力,那么你需要灵性教育。我偏激一下:神童宁铂之所以成为宁铂,之所以出家,那是因为他的精神一直饥渴着,当他遇到灵性的形式之一宗教时,他的精神不再饥渴,所以,他出家了。

 

    你是不是更重视自由与平等,更重视孩子的人格教育,觉得中国的孩子被专制的教育所压制,传统中国孩子的人格经常是被扭曲的,因此,你希望给孩子们更多的自由与选择权,得到更多的尊重,更重视孩子健康人格的建构,若是这样,那么你是为了教育的自由与平等与孩子的人格而教。自由与平等的教育有大问题,特别是在中国。

 

你是不是秉承建设家庭关系而教,你在学习教育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重视家庭关系的建设,由此想给孩子创建一个温馨、安全的的环境,与美好的家庭人际关系。若是这样,那么你是为了家庭关系而教。

 

后三种教育在中国早期教育的初期非常缺少理论与操作知识的时候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引领过国内的潮流。我们应当向这些曾经引领潮流的前辈表示谢意与尊敬。毕竟他们改变了中国教育很多、很多。

但后三者的问题是什么,网上流传过一阵是:不教孩子知识,但社会心理学与精神动力学知识却告诉我们,若你一点也不教孩子知识,你的孩子走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刻,就是苦难的开始。你孩子所接受的爱、平等、自由……..等等等的人格教育,在中国小学教育的知识输入面前,在与其它小孩子互相比较面前,将不堪一击!其实我倒是认为华德福是提倡教孩子知识的,只是它更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生成。华德福的理论基础人智学里就说,任何教育都必须结合本国的文化。个人以为还得结合本国的社会与教育现状。

我对于后三者教育的另一个不满是:不要教孩子认字,理由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力量与右脑的发育。个人以为:刻意的教孩子认字当然不好,因为要使用意识中的力量。但是孩子在亲子阅读中自然而然,无意识的认字,也反对?也会消耗能量?这种亲子阅读在国外如老美都实行了几十年了。还去反对它?真是没道理。个人的想法是:最重要的还是教的形式。我们完全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成长与发育的力量下使孩子认字并获得知识。

上面最后两种教育,爱当然没有问题,提倡自由、提倡温暖、提倡构建安全的温暖的环境与关系。还有一些治疗系教育这些东西,它们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这些全是消极的,因为是在预防,没有发挥孩子真正的优点与特质!

因为孩子出生后刚刚来到世界上,利用这些东西给孩子建构安全的、温暖的人格发展环境与亲子关系是对的,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这非常适于孩子的人格建构与性情发展,但这些东西发挥出孩子的优点了吗?发挥出孩子积极方面的东西了吗,没有!是真没有!

因此,后三者教育教育中的二者面临全面性变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