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的性格,不习惯在惨败的时候落井下石,而昨天的博文被网站编辑标题“质疑”,无疑强化了批评的一面,这也无妨,权代一些失望的棋迷泄泄怒火罢。
今天又看到刘思明主任在围甲闭幕式上的一些讲话,加上看看一些留言,感觉意犹未尽,于是再啰嗦几句。仅一点需要“微调”,我写这些文字并非认为中国围棋现在一无是处,跌到冰点了,中国围棋马上会迎来第19座个人世界冠军奖杯,也许很快还有第20座……我恰恰认为现在的围棋发展还不错、近几年取得出色成绩,只是要居安思危,登峰造极,尤其要重视一些已流露出迹象的潜在问题。
比如,我提到的选拔方法,我并没有说农心杯的选拔就是“N天连着每天下N盘”,但去年比赛之多之密集确实超过了以往,这对职业棋手当然是好事。但这也就为赛事安排的合理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几个赛事紧密衔接,自然就出现了若干个“N连”。以往,这只是常昊、古力等少数棋手特有的现象,但是去年很多棋手都出现了这些现象,而调配的效果不可谓好吧?常昊的亚运选拔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成绩天壤之别,古力三星杯前的“疯狂行程”,谢赫亚运会、农心杯的“疲惫之旅”……这些“偶然现象”一再出现而束手无策,可以说是根本违背围棋的运动规律。是不会过好日子!拿这项神圣的职业当儿戏!相比之下,质疑某比赛的选拔方式只能说是“抓小放大”了!
今天围甲闭幕式上,刘主任谈围棋市场的一段话让我非常感慨,这也是一种居安思危。和几位有责任心的棋手私下聊过,大家其实都担心目前这种以感情因素居多的围棋市场“繁荣”景象有多大的泡沫?或者在苦思能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持续更久?但这一问题更需要职能部门来给出答案,作出更多更实际的工作,而不能像现在这样,把比赛只是当做例行公事,完成“分内事”就行。更何况很多比赛完全没在市场和社会影响力的层面有足够的反映,参与度几近于零,说白了就是找个宾馆下盘棋吃顿饭。相比斯诺克、CBA、赛车等新兴体育或者职业联赛的灵活运作相去太远。
中国围棋协会、中国棋院围棋部、国家队,三个职能机构,无所谓行政级别,责任大小,应该在诸如市场运作、普及、宣传、管理和训练安排上齐心协力作出更多更细致的工作。现在也不是追究谁的责任的问题,还是那句话,这两年成绩和社会形象都还不错,不是偶然的,是前人开创的格局,棋手努力,加上每个参与者携手做出来的,但还远远需要做更多。
另外还想谈的就是棋手。前一篇博文是否给人以代古力、常昊请命的错觉?那不是我的本意,我呼唤更细致更重视的选拔方式,在这个方式面前,老将新秀人人平等。常昊、古力已经做了很多了,我提他们的名字是因为他们为今天的成绩承受过巨大的委屈、品尝过痛心彻骨的失败,才有今天的成绩,虽然你可以说他们还应该取得更好的成绩,但以我看来他们对得起自己的付出和抱负。同样,我也不会指责孔杰或谢赫。我不知道其他的,尤其是比他们更年轻的棋手有没有创造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时代的勇气和抱负?如果有的话,那么还承认不承认:现在的这点年收入和这个杯那个赛外加等级分排名,其实在古力常昊们业已取得的成绩面前还分文不值?他们在国际赛场的成绩和同时代的韩国对手相比相当耻辱?如果你说是,你也愿意为之改变,愿意把那些非议前辈棋手的状态、在联赛摆架子、打牌网游谈恋爱的时间和精力,分一点在用功努力上,那么我的用意也就达到了。
话不在多,不妨看作草根旁观者的“盛世危言”。
(张晓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