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季,上海的第三场雪,就现在的趋势看已然超过了前两场。南方难得有这样的雪,女儿是很开心的,下了学也不肯马上回家。然而未必所有人都能欣赏这份景象的,比如我就难得地重感冒了,乃至昨天没来成赛场,当然,没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对后面更寄予信心。
过去的一年时间,中国围棋不能说失败吧,孔杰持续高调,古力用第7个世界冠军证明了自己,还有谢赫在农心杯、春兰杯的表现……当然,受挫的也不少,亚洲杯是个痛,农心杯是痛,还有女棋手更是痛之又痛,团体赛个人赛一败涂地。痛不该是白白付出的,我不知道这些年轻女棋手们(除了芮乃伟老师我无意也无资格质疑)还有周睿羊、柁嘉熹们在痛完了之后有没有足够的“思”?既然一败再败,总是有些缘由。作为离一线棋手还算近的围棋记者,我总体的感觉是,现在年轻一代,既没有当年常昊、古力那种苦苦寻求突破的紧迫感,同时失败之后的雪耻的动力和反思程度也随之减弱了。我只能把这种现象归结为最近今年成绩不错,棋手日子好过,责任心也就没那么强了。
这次李昌镐携带妻子来沪,声称:“相信崔哲瀚会有好的发挥,让我能在上海好好休息,以逸待劳。”事实证明何止以逸待劳,简直是极度放松。而中国棋手这边,除了谢赫的四连胜,其他四人竟然一盘未胜,这也足够让人反思。从棋队的角度,认为这是赛制的原因,每方一小时的比赛中国棋手不如韩国棋手适应,所以看来以后无论训练还是选拔都要像这种赛制倾斜。而我所知,现在队内训练这种赛制也用得很普遍,倒是关于选拔的问题提一点不同意见,那种一天下几盘,几天连着下的选拔方法是否真正有利于农心杯这样大赛的选材,真正能体现大赛所需要的水平和状态吗?至少这次农心杯的结果,让我不得不质疑代表最高级别的中国围棋团体赛阵容,能承受没有常昊、古力参赛的结果。







(张晓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