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象裁判的“胡判”差点毁了卜祥志,可这也只是冰山一角,算来也历史悠久、有奥赛那样大赛举办经验的国际象棋裁判们在第一次举办世界智力运动会上的表现实在不敢令人恭维,记者还有更“添堵”的遭遇。
问题发生在比赛拍照上,先解释一下:下棋很需要专注,周围的影响下降到最低这无可非议,但是棋牌运动的宣传有其特殊性,所以一般“妥协”的结果是:设定一定区间(棋手在用红线隔开的空间内比赛),供记者拍摄,像超快棋这样的比赛不许用闪光灯,慢棋或者快棋可以有一定时间允许闪光灯拍摄。在场地条件有限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快门声……
上面说的是国象比赛一般规则,根据不同比赛有不同执行方法和细则,本次智运会呢,也制定了专门的规则,在《记者手册》上清楚地写着:1.“超快棋赛禁止使用闪光灯”;2.“其他比赛开赛后10分钟内允许使用闪光灯,10分钟后禁止使用闪光灯。”仅此而已,也就是说,你可以随便拍,仅仅闪光灯使用受限。
但比赛开始麻烦就不断,首先,拉红线设立了限制区域,这是规则上没有的,但开始小组赛时管理不严,大家也“默契”。半决赛、决赛严格限制了,为了棋手记者也认了。
其次,超快棋比赛,突然提出了现场不能出快门声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什么样的照相机是快门不发声的?为了比赛,我们也忍了,比赛不让拍,赛前拍吧。还有,就是等快棋赛了,总好一点吧?
快棋赛第一天,为不让使用闪光灯就和裁判吵起来了,“快棋赛有10分钟闪光灯使用时间,你学过规则吗?”这是记者“教育”裁判的话,结果,裁判沉默了,确实是他们搞错了。
今天决赛,现场又多了张告示,只给5分钟闪光灯拍摄,5分钟后闪光灯和快门声都受到限制……跟他们申诉,他们的理由是,这是国际象棋比赛的“惯例”!!
看到这儿,也许有人说“为5分钟的差别何必这么较真呢?”诸位有所不知,这“开赛10分钟”不是国象一家的规定,象棋、国际跳棋都是这个规定,围棋放宽到20分钟,这就意味着,在同时开赛的比赛中,必须在10分钟之内“扫荡”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从主楼到辅楼整整三层楼面的多个赛场。
而且,你要改也别临时改啊!在跟他们交涉的过程中,象棋、跳棋、围棋的10分钟、20分钟悄然流逝,重头赛事照片全泡汤了!而且尤为让人恼怒的是“惯例”二字,据我有限的知识,世界智力运动会是第一次举办吧?很多国象项目的赛制赛程都是全新的,处于尝试阶段,何来“惯例”之说?再说这不是单纯的国象比赛,不是你裁判委员会想改就改的。要改规定,必须照章办事——申报组委会竞赛处批准,并由其事先通知记者吧?这些足以证明国象裁判们丝毫没有智运会的概念,以“惯例”为借口自说自话,出现卜祥志赢棋判和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终我直奔老外裁判长,拿着《记者手册》与之交涉,老外也挺认真,打开比赛规则查了起来……交涉结果,第二轮决赛,告示上就把闪光灯、“有声”摄影时间改回了10分钟,而且还额外“奖赏”了快棋赛一分钟专业摄影时间——可见理在何处!然而现场有限的那么两三个记者(包括组委会专职摄影)都心有余悸不敢再开闪光灯,胡乱拍几张离去,倒是有若干爱好者,拿“玩具机”、手机大拍特拍,反而不受限制了……
知错能改是好的,痛苦在于,小记者我通宵工作,上午只睡了2小时赶到赛场,决赛照片没拍好,围棋、象棋的重头赛事没拍着。在下一个比赛时间——15:00的比赛开始之前的时间全部浪费了,这赛事连记者的吃饭喝茶都不管,更不会管你睡了几分钟觉吧。代我一样辛勤的同行码些文字,跟大家诉诉苦吧……
文/张晓露
链接:
视觉盛宴 棋坛美女们
象棋 不辱霸主使命
智运会报道:别问我是谁
10岁少年 “跳”出中国第一步
节日时间
现在开始
智运会象棋比赛:国粹
散发出世界的光芒
智运会围棋比赛:因为参与
所以快乐
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换一道“奥林匹克”的眼神
“磨王” 从此称“魔王”
“健在”——棋手的精神诠释
特别专题:世界冠军常昊的生活写真
绿茵场上国手英姿(组图·新)
别了 中俄对抗第五季(组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