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沟位于内蒙古扎鲁特旗北(八区境内),离别日木图嘎查(舅舅家)较近。我曾在舅舅家的孩子们陪同下去过几回,去多是为了吃到那里野梨。这次老家秋游,先后去了两次,一次是二表弟陪同,表弟还给摘了一些野梨品尝。第二次是我和孩子老姨夫专门游览那里秋天的景色,去的虽然晚了点,但那里的秋色依然很浓。
至于梨树沟的介绍,我在网上还真看到了,现摘选一段如下:
梨树沟辽皇家园陵 :
在通辽市扎鲁特旗哲北农场一分场北3公里处,有一块风水宝地--梨树沟。它呈南北走向,深谷幽长,植被繁。夏季里,山谷中翠绿欲滴,鸟飞虫呜,山峰上怪石壁立,云雾缭绕;秋霜过后,这里层林尽染,绚丽多姿,有如仙境。在梨树沟西侧,高山耸立,绵延不绝。
在通辽市扎鲁特旗哲北农场一分场北3公里处,有一块风水宝地--梨树沟。它呈南北走向,深谷幽长,植被繁。夏季里,山谷中翠绿欲滴,鸟飞虫呜,山峰上怪石壁立,云雾缭绕;秋霜过后,这里层林尽染,绚丽多姿,有如仙境。在梨树沟西侧,高山耸立,绵延不绝。在沟门之西,有一山,当地人称之为赤崖山,在赤崖山的东北面有一主峰,巍峨挺拔,颇具灵仙之气。1975年,在主峰东南坡半山腰的丛林之中,哲盟文物普查队发现了一处残存的石头围墙,随山势而建,断断续续,墙体残高1米有余,似一处大的宅院。内有建筑台基,辽代砖瓦遍地。因为范围不大,不象是城址,一直认为它是辽代寺庙遗址。当时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1995年这里被盗掘,从盗墓者手中缴获了一方汉文辽圣宗淑仪耿氏墓志铭,证实了这里是一处辽代皇家陵园。1996年内蒙古考古所对其进行正式发掘。在陵园中发现有四座墓葬,均为青砖筑成,规模宏大,极尽奢华,地面上存有祭祀享堂和守陵人居址。这四座墓葬均多次被盗,随葬的所有文物早已不知去向。值得庆幸的是,此次发掘在墓群中又出土了第二方契丹小字耶律弘用墓志铭。2001年兴安盟科右中旗公安局又从文物贩子手中收缴一方在此地出土的汉文耶律宗愿墓志铭。这三方墓志铭的发现,对研究辽代科尔沁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辽史》的空白。
以下是我和孩子老姨夫去梨树沟看秋色时拍的片子,先前与二表弟一同去梨树沟的照片待后另发。
临梨树沟进口处立有“扎鲁特旗自然保护区梨树沟”字样的牌子
牌子的右侧有一老土房的遗址,应该是过去的牧铺。
孩子老姨夫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唯独跟我不同的是,他是文人,我是粗人。上图他坐在岩石上调整着相机,并准备向梨树沟深入……
入口不远便能看到泉水流淌,只是因为有牲畜常在梨树沟内,泉水受的了污染
神奇的是,深秋中的梨树沟里泉水边老柳树仍如同夏天般的绿。
柳树还有一小群马在那里歇息……
还有很多不知名的树种……
我知道的有山丁子树,正结满了红红的果实……
这是一棵半枯的老树
孩子老姨说这是一棵椴木,我还真不认识。
这是沟内的五角枫
不知名的白色花絮……
这种果实从未见过。
一条小路一直向沟内深入……
孩子老姨在我前边顺着小路小心翼翼的走着,偶尔回头看看我是否跟在后边,我感觉他有点害怕。

时至正午阳光直射在我们头顶
梨树沟里有牛吃着里边的树叶和草,这一点真的该批评一下扎鲁特旗,既然设立自然保护区的牌子,却不负责任。

山沟两侧的悬崖峭壁非常的壮观,再加上岩石上色彩斑斓的树木,更是极美。
一侧山顶上的石头就像摆上去一样。
人说山有多高水也有多高,真不假,梨树沟山顶岩石缝里还流着水呢


山上边的树……
梨树沟里还有不少飞鸟和小动物,如花鼠、喜鹊、鹰、三道眉等。
回来时我特意走了梨树沟一侧的阴沟(也就是见不到阳光的地方),阴凉、阴凉的,还有点冷的感觉。


阴沟的岩石也是凉的,不过还长有树木。
当我们走出梨树沟时,我们相互留了几张影,也算是做个纪念。
最后再放一幅
孩子老姨梨树沟留影,作为这次游记的结尾;有机会,老哥俩再去梨树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