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拍大召寺,回来查看资料时,发现有个别景象没有拍到,今天又特意去了一趟大召寺,当然也不是完全为了补拍,就是想再去看看,顺便补拍几张。
现将上集博文拉过的片子续补一下……

大召寺东门脸,紧挨着大道不好拍,只有在车辆最少时,赶紧站在马路上拍一张。

一项很要紧景物,上回忘拍了的“玉泉井”。有关玉泉井,网上是这样说的:
“玉泉井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召寺前,有“九边第一泉”之称。在呼和浩特市大召山门檐下,挂有一块横匾,上书“九边第一泉”,顶端玉泉井共有井孔九眼,由南向北排列,北为井神庙,围以红墙,把井区分为两部分:墙内一眼,墙外八眼。玉泉井祠庙南端现存的一根青石柱上,刻有“源泉常混混”字样。据《辞源》解释:“混混,水流貌,或流浪声也。”过去,在归化城的景致当中,有“石头旗杆木头庙”一说,就是指此处而言”。

这就是墙外的八眼井,井的确是原来的,但现在估计是没有水了。

玉泉井典故:据《古丰识略》第八卷记载:玉泉井在无量寺(即大召)前。俗传康熙皇帝平息噶尔丹叛乱,凯旋路过大召“过此,马蹄踏地,有泉涌出,味清而甘,四时不竭,居民建神祠于其上。水侧流数步北汇为池,上盖巨石作井眼,寺前一带咸取汲焉”。因为传说是康熙帝御马踏出之泉,所以玉泉井又有“御泉井”之说。
“九边第一泉”匾,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大召札萨克达喇嘛募缘修葺大召和玉泉井时,当地423家商户集体向大召献的匾。


这是玉泉井后两边两个石柱之一。

这个无量寺东侧一个门,感觉挺古老的就拍了一张。

玉泉井边摆摊的

无量寺正南,玉泉井北,上边刻有“佛照青城”。

这边是蒙古文,应该一个意思。

阿拉坦汗铜像下边刻画的骏马真艺术,这次拍了几幅特写。



大召寺的西边是“塞上老街”上回和老弟也进去转了转,还拍了几张,这回也放在这里。





东南边是“九久街”,里边的情景以后专门介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