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牧吉风光摄影专辑(四)——旱地里的杓鹬

标签:
杓鹬风光摄影旱地亚种体长欧亚杂谈 |
附:百度百科原文
杓鷸
杓鷸
curlew
鷸科(Scolopacidae)杓鷸属(Numenius)中型或大型滨鸟。嘴弧形向下曲或镰刀形,末端下弯。共8种。灰或褐色,有条纹,颈长,腿长。繁殖於北半球温带和亚北极的内陆,并迁徙到遥远的南方。迁徙中常到干燥的高地寻食昆虫和种子;越冬的杓鷸占据沼泽和海滨泥滩,觅食蠕虫和螃蟹。鬃腿杓鷸(N. tahitiensis, 即塔希提杓鷸)繁殖于阿拉斯加山地,迁徙到9,650公里(6,000哩)以外的南太平洋岛屿越冬。普通杓鷸(N. arquata, 即欧亚杓鷸、白腰杓鷸)体长(包括嘴)近60公分(24吋),是欧洲最大的滨鸟,繁殖地区由英国至中亚。爱斯基摩杓鷸(N. borealis, 即极北杓鷸)是世界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实际上现已绝灭;前曾大量在北极美洲繁殖,越冬于南美潘帕斯草原(Pampas);19世纪前10年由於滥捕以供应市场,种群数量严重下降。东亚的小杓鷸(N. minimus)体长仅30公分(12吋)。长嘴杓鷸(N. americanus, 即美洲杓鷸)似欧亚杓鷸,分布於北美西部,嘴长20公分(8吋)。东方杓鷸(N. madagascariensis,马达加斯加杓鷸、红腰杓鷸)是本科最大的种,体长约60公分。细嘴杓鷸(N. tenuirostris)亦为旧大陆种。中杓鷸(N. phaeopus)是分布最广的杓鷸,有两个亚种分布於新、旧两大陆;欧亚亚种腰部白色,北美亚种(前称赫德森杓鷸〔Hudsonian curlew〕)的腰羽暗色。
curlew
鷸科(Scolopacidae)杓鷸属(Numenius)中型或大型滨鸟。嘴弧形向下曲或镰刀形,末端下弯。共8种。灰或褐色,有条纹,颈长,腿长。繁殖於北半球温带和亚北极的内陆,并迁徙到遥远的南方。迁徙中常到干燥的高地寻食昆虫和种子;越冬的杓鷸占据沼泽和海滨泥滩,觅食蠕虫和螃蟹。鬃腿杓鷸(N. tahitiensis, 即塔希提杓鷸)繁殖于阿拉斯加山地,迁徙到9,650公里(6,000哩)以外的南太平洋岛屿越冬。普通杓鷸(N. arquata, 即欧亚杓鷸、白腰杓鷸)体长(包括嘴)近60公分(24吋),是欧洲最大的滨鸟,繁殖地区由英国至中亚。爱斯基摩杓鷸(N. borealis, 即极北杓鷸)是世界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实际上现已绝灭;前曾大量在北极美洲繁殖,越冬于南美潘帕斯草原(Pampas);19世纪前10年由於滥捕以供应市场,种群数量严重下降。东亚的小杓鷸(N. minimus)体长仅30公分(12吋)。长嘴杓鷸(N. americanus, 即美洲杓鷸)似欧亚杓鷸,分布於北美西部,嘴长20公分(8吋)。东方杓鷸(N. madagascariensis,马达加斯加杓鷸、红腰杓鷸)是本科最大的种,体长约60公分。细嘴杓鷸(N. tenuirostris)亦为旧大陆种。中杓鷸(N. phaeopus)是分布最广的杓鷸,有两个亚种分布於新、旧两大陆;欧亚亚种腰部白色,北美亚种(前称赫德森杓鷸〔Hudsonian curlew〕)的腰羽暗色。
前一篇:2009年06月08日
后一篇:我家菜园新貌(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