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牧吉风光摄影专辑(四)——旱地里的杓鹬

(2009-06-08 17:19:50)
标签:

杓鹬

风光摄影

旱地

亚种

体长

欧亚

杂谈

  杓鹬,我们叫它长嘴。是我记事起,在家乡的草地见得最多的一种鸟。现在它们数量已经很少,可它们还是很顽强地在这片干旱的草地上活着。

   我想,它们原本应该是在水边生存的鸟类,可它们上辈就守着草原、泡子而生存;所以这里的杓鹬很顽强;尽管环境大不如以前,草场退化,自然泡子和洼地的水已干涸;可看上去它们并不在意;也没有因为草原退化、严重缺水而迁移;也许它们习惯于这块草原上的生活,也许同人类一样,故土难离吧?

图牧吉风光摄影专辑(四)——旱地里的杓鹬

图牧吉风光摄影专辑(四)——旱地里的杓鹬

图牧吉风光摄影专辑(四)——旱地里的杓鹬

图牧吉风光摄影专辑(四)——旱地里的杓鹬

图牧吉风光摄影专辑(四)——旱地里的杓鹬

图牧吉风光摄影专辑(四)——旱地里的杓鹬

附:百度百科原文

杓鷸

  
杓鷸
  curlew
  鷸科(Scolopacidae)杓鷸属(Numenius)中型或大型滨鸟。嘴弧形向下曲或镰刀形,末端下弯。共8种。灰或褐色,有条纹,颈长,腿长。繁殖於北半球温带和亚北极的内陆,并迁徙到遥远的南方。迁徙中常到干燥的高地寻食昆虫和种子;越冬的杓鷸占据沼泽和海滨泥滩,觅食蠕虫和螃蟹。鬃腿杓鷸(N. tahitiensis, 即塔希提杓鷸)繁殖于阿拉斯加山地,迁徙到9,650公里(6,000哩)以外的南太平洋岛屿越冬。普通杓鷸(N. arquata, 即欧亚杓鷸、白腰杓鷸)体长(包括嘴)近60公分(24吋),是欧洲最大的滨鸟,繁殖地区由英国至中亚。爱斯基摩杓鷸(N. borealis, 即极北杓鷸)是世界最稀有的鸟类之一,实际上现已绝灭;前曾大量在北极美洲繁殖,越冬于南美潘帕斯草原(Pampas);19世纪前10年由於滥捕以供应市场,种群数量严重下降。东亚的小杓鷸(N. minimus)体长仅30公分(12吋)。长嘴杓鷸(N. americanus, 即美洲杓鷸)似欧亚杓鷸,分布於北美西部,嘴长20公分(8吋)。东方杓鷸(N. madagascariensis,马达加斯加杓鷸、红腰杓鷸)是本科最大的种,体长约60公分。细嘴杓鷸(N. tenuirostris)亦为旧大陆种。中杓鷸(N. phaeopus)是分布最广的杓鷸,有两个亚种分布於新、旧两大陆;欧亚亚种腰部白色,北美亚种(前称赫德森杓鷸〔Hudsonian curlew〕)的腰羽暗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