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由山村到劳改农场》
母亲结婚后,父亲就当兵走了;当时是解放初期家乡还很贫穷;
据老人讲,当时我家住在山坡下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两间小土房里,爷爷和两个叔叔还我母亲都在一个炕上,没有炕席,没有枕头,睡觉时不是枕木头就是土坯;因缺衣少被,两个叔叔经常光着身子,在母亲面前也没个遮拦,其实也是没办法,无法忌讳。家里虽穷,大家过的很高兴。
因奶奶早逝,多年来都是爷爷带三个儿子过日子,家里多个女人、有人整理家务、有人做饭、、、、、、虽说不方便,却是天大的喜事。穷人家能找上媳妇,也实在很难、很难,再加上母亲忠厚朴实、善良、勤奋;家里人都很喜欢她,所以全家人日子过的虽穷,却也很幸福。
不久,就在那个小土房里,先后有了我姐姐和我,家更热闹起来,母亲的活也就更多,压力更大;不过母亲没有因此而烦恼,相反感到很幸福,尤其有了我,家人特别高兴,生我那天,家里仅有的一头奶牛还下犊,说是我带来的福气,从此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其实,那时正在搞“三自一包”家家都有一块田地,还少量牲畜。我爷爷还正当年,两个叔叔也年轻,又比别人聪明,种的地比别人的收成好,日子过的的确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要不是政策改变,这家很快就能成为新的大富人家。不过,不管咋样日子还是不断好转,刚刚摆脱受人欺压、受人剥削穷苦百姓,总还是喜气洋洋。
父亲当兵在外,很少与母亲和家人团聚;一直到我姐5岁的那年,母亲带着我和姐姐,坐上“勒勒车”(就是木头轮的牛车),由我二叔护送,前往我父亲工作的地方;当时父亲在内蒙东部、现在的兴安盟地区的一个劳改农场工作。离老家不算太远,大约5.6华里,大多是山路,路实在难走,加上牛车又慢;一路人生地不熟,借宿与吃喝都很难,说是整整走了7天7夜,才到达目的地。
一家人总算团聚到一起,母亲也从此走向新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