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保健健康从细节做起 |
分类: 食疗养生、营养搭配 |
食盐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具有维系肌肉和神经的功能;另一方面,长期过量摄入食盐,会造成钙质流失,诱发高血压、胃炎、消化性溃疡、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在做菜时,都能有意识的控制盐的加放量,但却往往忽略了放盐的时间。
盐作为一种电解质,有较强的脱水作用。炒菜时(尤其是炒绿叶菜时),若放得过早,盐与菜共同翻炒的时间必然延长,锅内菜的渗透压随之增高,使得菜内的水分养分渗出过快、过多,那些水溶性的营养成分也就随水一起渗出、蒸发、流失掉了。这样,我们耗费同样的精力、吃同样的菜,得到的营养却大打折扣。
其实不仅是炒青菜,在炒肉时也一样,特别是新鲜的肉类(如:猪肉和鱼)。科学的方法应该在出锅前一小会儿,放进适量的盐,再翻炒几下,待盐“入味”后,就可以出锅了。这样烹制的肉类菜肴,大大减少了盐的需求量。因为盐放得晚,盐只会溶解在食物的表面和浅层,既不影响口感,还可避免因为吃了大量的盐,导致整天口渴,不停喝水、不停上厕所的尴尬局面。
文火煲出的汤口感好,又营养丰富,已经成为时下很多人的挚爱。煲肉类的汤也一样,必须等肉充分熟透,最后在汤里放盐。若先放盐,不仅肉很难炖熟,而且肉的表层见到盐,会形成一层保护膜,让肉里的营养根本就渗透不到汤里去,这样喝汤就等于白喝了,得不到一丁点的营养。
例外的是:若用动物油炒菜,最好在放菜前下盐,这样可减少动物油中有机氯的残余量。如果用花生油炒菜,也必须在放菜前下盐,这是因为花生油中可能会有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人类肝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对健康威胁超大,而盐中的碘化物可以除去这种有害物质。
前一篇:9个小动作,甩掉皱纹
后一篇:中老年人的饮食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