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左宗棠霸气老而弥满雄健不可企及 |
分类: 历史随笔 |
同治五年十月,曾国藩对湘籍小老乡陈湜说过这样一句话:“阁下英年气盛,自思锐志有为,然观古今来成大功享全名者,非必才盖一世。大抵能下人,斯能上人;能忍人,斯能胜人。若径情一往,则所向动成荆棘,何能有济于事?” [2] 应该说,曾公此语能够囊括百分九十九的范例,但依然会网漏吞舟之鱼。
那条逸脱的“巨鲸”即左宗棠。他被公认为成功者中的大拇哥,可是他从来都不喜欢按常理出牌。其静气至足,故其底气至厚,四十岁犹为布衣而不改常度;其信念至牢,故其魄力至大,披荆斩棘,一往无惧;其实学至富,故其军政才能至强,应对艰险局面游刃有余。
细究左宗棠不可复制的传奇一生,其待人处世的方式、接物办事的作风无不迥异于先辈、同辈和晚辈,按理说,以左公“婞直狷狭” [3] 的性格,在中国社会是很难混出名堂的,更别说征服四方,然而他让所有观众看到了一场“完美的魔术”,将微乎其微的可能变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实。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左宗棠说:“给我一个时机,就可以建立伟业!”阿基米德至死也没有得到那个子虚乌有的支点,左宗棠却有幸在年近五十岁时得到了他想要的时机,此后二十年间底定东南,澄清西北,收复新疆,战功为晚清第一。
薛福成著《庸盦笔记》,喜欢记载异闻,讨论因果,好持“功名乃先天所定”之俗论。书中有一则,说是左公早年梦见自己一生遭际,嗣后从江南到漠北,从参佐戎幕到立功绝域,所历之境,皆得印证,一一吻合。“及关陇肃清,议者皆谓新疆地势辽远,转运艰难,颇以进取为疑。而左公慷慨出师,无少顾虑,盖自知大功之必成也。噫!凡人一金之获,一第之荣,莫非前定,而况奇勋伟业如左公者乎?” [4] 左公的自强不息竟是得益于年轻时那个离奇梦境的提示,这靠谱吗?但凡浏览过左公书信、奏稿、诗文的读者都会对此不以为然,一个人奋斗三十多年(包括幕僚时期),要战胜层出不穷的艰难困苦,区区一个虚无缥缈的梦境是鸡脚撑不住象腿的。痴人说梦容易,长期实干才难,左公堪称世间不可多得的实干家,长年积累和钻研的经世之学使之如虎添翼。相比薛福成的异梦说,胡林翼集杜甫诗句而成的那副对联,“所向无空阔,一心成大功”,更接近左公的信念和胆魄。
《淮南子》以妙理教人:“夫瘠地之民多有心者,劳也;沃地之民多不才者,饶也。由此观之,知人无务,不若愚而好学。自人君、公卿至于庶人,不自强而功成者,天下未之有也。……名可务立,功可强成,故君子积志委正,以趣明师,励节亢高,以绝世俗。” [5] 置于今日网络时代,此理恐怕难以成立,置于晚清时期,此理依旧可信。相比沿海各省,以及直隶、河南、湖北、四川,道光、咸丰年间,湖南确实应归于瘠地之列,苦人甚多,劳人甚多,有心人甚多,忠悫辅以矫激,义勇佐以坚毅,如此则大功自可强成。在湖南人中,左宗棠始终是“最特殊的那一个”,年近古稀高龄,依然要率军收复新疆,他的霸蛮至此达于峰值。白首临边,碰运气则很可能碰不到运气,他要充其睿智、布其强力于所从事者,百折不挠,抵于大成而后已。
世间有侠之小者,也有侠之大者。或以杀人为目的,或以救人为职志。李白的《侠客行》壮句照眼:“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如此侠客,赛似霹雳闪电,若只是快意恩仇,无论他事后深藏与否,仍然只算侠之小者。朱亥则不同,他助魏公子无忌椎杀晋鄙,夺取虎符,破解邯郸之重围,拯救赵民于水火,使万千生灵幸免于涂炭,堪称侠之大者,乃是功可强成的典范。较之朱亥,左宗棠更是侠之大者中的翘楚,当整个国家陷于内忧外患的流沙之中苦苦挣扎时,他挺身而出,所拯救的生灵何止百万千万,所收复的疆土何止百里千里。
功可强成。左宗棠强在其霸气老而弥满,其雄健不可企及,其以实心、实学、实力打硬仗、恶仗、大仗的胆魄难以匹敌,强在其遇强更强的心劲能够超长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