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天津《今晚报》2016-09-02
怒是心头虎
太平世界,朗朗乾坤,狗咬人不稀见,虎咬人却罕闻。有人言之凿凿:目前,中国人被猛虎咬死、咬伤的年化概率仅为两亿分之一,这就是说,全国每年顶多只有七人难逃虎口。最近,居然有位游客祸不单行,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遭遇双虎袭击,岳母被咬死,妻子被咬伤。伤者的毁容照怵目惊心,令人不忍卒睹,不敢细看。
自驾游可选的目的地很多,事主锁定野生动物园,玩的就是心跳,图的就是刺激。游客与园方签订了合同书(实为生死状),然后车行险境,向猛兽行注目礼。那位妻子为何突然下车,以身试虎,以至于变生交睫之间?
网友的热议呈现一边倒的态势,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她挑战规则的底线,自不量力;其二,冲动是魔鬼,她选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任性,无异于找死。大家置身事外,围观视频,总结前车之鉴,轻松得就像喝下半碗蛋汤。
但凡读过《水浒传》的人都清楚,武松看过官方告示,听过店家劝阻,明知景阳冈上有大虫,已咬伤咬死许多猎户和路人,他仍然斗胆去撞大运,这算不算践踏规则?上山前,他狂灌十八碗烧刀子,搁在现在,绝对洗不脱醉驾之嫌。结果如何?武松仗着酒胆酒劲,抡棒、抡刀、抡拳打死了那头威风凛凛的大虫,荣登除暴安良的英雄榜。武松独享美名,给他点赞的古人和今人何其多也。
你会说,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怎能与武松相比?那么,由于她犯规、任性、剽悍,结果母亲被虎咬死,自己被虎咬残,难道就是活该?我想,真正具足理性的人绝不会如此妄断。
在地球上,人类早已进化到了食物链顶端的位置,血光与泪光交相辉映的文明史长达数千年,凭借武器将各类猛兽屠戮得所剩无几,但人类对于心头盘踞的恶虎却依旧束手无策。这头恶虎名叫怒。只要谁愤怒了、暴怒了、震怒了,就可能干出惊爆世人眼球的蠢事、丑事、坏事、荒唐事。野生老虎咬死咬残的人屈指可数,心头之怒害死害惨的人却不计其数。
一言不合,一语不投,某些人的情商和智商就会瞬间归零。下狠手打老婆的丈夫,将未成年孩子扔在高速公路上的母亲,不惜撞车追尾拼老命的路怒族,与冤家对头同归于尽的弱者……他们都是正常人,并非疯子和歹徒。有时,怒气比煤气更容易被引爆,一个眼神、几句口角就会酿成血光之灾。你能否将心头的恶虎关入柙中,严防死守?须知,主人稍不留神,它就会破柙而出,兽性澎湃,其后果令人心痛神伤,悔之无及。
在历史上,失控的心头之怒害死了无数人,犯下了许多罪。秦始皇受到方士的欺骗,勃然大怒,下令焚书坑儒;汉武帝听信江充的谗言,雷霆震怒,害死大批无辜者(包括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明成祖朱棣收服不了前朝忠臣方孝孺,恼羞成怒,灭其十族(包括门生弟子);明军守将吴三桂为陈圆圆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祸害之烈罄竹难书。这类事例,古今中外,千千万万,不胜枚举。有道是,“伴君如伴虎”,你猜恶虎藏在哪儿?它就藏在帝王的心头,一怒则噬人。
颜回英年早逝,学问、功业未显,只因“不迁怒,不贰过”,就坐稳了孔门弟子行的头把交椅。心头之怒难戢,说来也巧,其克星竟是与“怒”长相酷似的“恕”。子贡向孔子请教:“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建议子贡采用恕道,具体做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孔子看来,宽容者才是真正的仁者、智者和强者。
管理愤怒,以恕道驯化心头之虎,这固然很不容易,但你只有真正做到家了,才能远离“虎患”,确保安全。回头想想,那位女子不动怒,野虎岂能伤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