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随笔•时间管理者

(2015-03-03 16:11:16)
标签:

文化

大成就者

如何拥有三倍寿命

五倍干事业的时间

分类: 文化随笔

(首发于天津《中老年时报》2015-03-01)

时间管理者

 

 

    任何一所大学的经济学系都开设了“经济管理”、“工商管理”之类的课程,却没有哪所大学的社会学系开设过“人生管理”的课程。“人生管理”最重要的分支无疑是“时间管理”。在相对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除开少数天才,除开某些口衔金钥匙出生的富贵人家的子女,其他人要干一番事业,就得在时间管理上善动脑筋,巧下工夫。

    你可以闭上眼睛,夸赞那些史上留名的大成就者天赋过人,勤奋过人,把握机遇的能力过人,百分之九十九不会出偏差,然而你仅仅看到了粗枝大叶,并未触及根本。根本是什么?那就是这些大成就者管理时间的自觉性、主动性、恒动性远远超过常人。文化大师胡适曾说:“不做无益事,一日当三日,人活五十年,我活百五十。”胡适勤者多劳,勤者多获,以他的三倍乘法来计算,他在世间生活了七十二年,即相当于活足了二百一十六岁,掐去他求学的二十六年,就等于说他扎扎实实干足了一百九十年的事业。如此一来,你就不难理解为何他打理完烦杂的社会事务之后,居然还能够著作等身,你将恍然大悟,为何每个人每天拥有同等分秒的二十四小时,效率却天悬地远,效果却天差地别。

    本杰明·富兰克林被他的同胞誉为十八世纪的“美国圣人”,他制订过一份相当明细的作息时间表。早晨5点起床,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要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6点到8点,早餐,计划今天要做什么,阅读今天的提案,完成昨天的学习任务。8点到12点,工作。12点到14点,用餐,看看书籍和账目。14点到18点,工作。18点到22点,听音乐,与亲友聊天,参加聚会。22点,准时上床睡觉,睡前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做成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睡眠为7小时。

    起初,本杰明·富兰克林发现自己的惰性比想象的要更严重一些,过失比想像的要更多一些,于是他拿出决心和毅力来一一改正,久而久之,他就愉快地看到自己的惰性日渐消除,过失逐渐减少。这个时间管理的计划他执行了多年,直到后来由于经常长途旅行和出国公干,事务丛杂,他才将这项自查自检的功课搁置下来。那时候,他已将自己炼成了美洲大地上人尽皆知的政治家和科学家。

    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是时间管理者中的佼佼者,他严格自律, 运用时间精确无比,可与瑞士钟表一较高下。我们不妨来看看康德的作息时间表。4点45分,由仆人叫醒康德。5点,喝一杯红茶,抽一斗烟,冥想。7点到8点,写作。8点到11点,授课。11点到15点,午餐,以新鲜肉食搭配葡萄酒。15点到16点,出门散步,柯城居民看见康德露面,即自觉对表。有一次,康德浏览卢梭的教育学著作《爱弥儿》,太过专注和投入,出门散步的时间推迟了一刻钟,结果引发集体慌乱,柯城居民齐声指责教堂的敲钟人严重失职。16点到19点,接待访客。19点到22点,阅读。22点到翌晨4点45分,睡觉,梦乡在望,伸头可及。康德终生勤勉,十分健康,活至八十高龄。

    怎么样?大师就是这样炼成的。你可能觉得学者的作息安排过于刻板,那我们就来看看史上著名的音乐家、文学家的作息时间如何安排。

    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路德维希·贝多芬:6点起床,吃早餐,喝一杯咖啡。7点到12点,编曲。12 点到18点,用餐,喝一杯葡萄酒,饭后到公园或街道上散步,口袋里备有铅笔和记录曲谱的本子。18点到24点,去小酒馆用餐,喝一杯啤酒,吸一管烟,看看当天的报纸,会会朋友。24点到翌晨6点,呼呼熟睡。

    英国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7点到9点,起床,轻松享用营养丰富的早餐。9点到14点,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写作。14点到17点,用餐之后,到伦敦市内或附近的乡村散步。17点到24点,用餐,会客,与亲友聊天。24点到翌晨7点,睡足7小时。

    以上数位大成就者都是时间管理大师,他们安排作息时间,有几个共同点:一是计划明确,二是思考充分,三是劳逸结合,在时间分配方面显得十分合理,居然没有一个人是工作狂。

    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优秀的时间管理者,准入门槛并不高。本文限于篇幅,不能展开细谈,对时间管理有浓厚兴趣的朋友可以寻阅美国作家马森·库里(Mason Curry)的著作《每日惯例:艺术家是如何工作的》,肯定会得到更多而且更有益的启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