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另类随笔·“断奶”不宜太迟

(2013-08-14 07:53:30)
标签:

瓢瓜不离藤葫芦难成形

断奶太迟成傻子

贪官喝人奶的冲动基础

杂谈

分类: 另类随笔

(本文首发于天津《今晚报》2013-08-12)

“断奶”不宜太迟

 

 

    小时候,我在乡下待够十年,见不多识不广,读书也有限。一个小队(现在叫村民小组)四十多户人家,两百多口人,全窝在山沟里,没有多大伸脑袋展胳膊的余地,总之人人以刨食为天职,吃不饱仍属寻常事。哪像现在这个网络时代,你我足不出户,天下奇闻怪事就像各路推销员纷纷找上门来。

    在小队里,有位何婶,儿子快七岁了,还在吃奶,当然不是牛奶,而是母乳;无独有偶,另一位陈婶,儿子已满九岁,断奶似乎仍遥遥无期。我听村里的老人叹气,时不时也有两句调侃:“‘瓢瓜不离藤,葫芦难成形。’你看,何家崽、陈家崽那憨样子,都是吃多了老奶,吃拐了场咧!”当地方言,“拐了场”就是坏了事的意思。这个结论下得准不准确?事实证明,老农的智慧不可小觑,何家崽、陈家崽都没有什么出息,其中一个至今仍打单身,沦为了铁杆光棍,养活自己都成了一道不小的难题。

    你的疑问可能是:何婶和陈婶干吗不早点给儿子断奶?对啊,我当年也是满脑袋雾水。何家、陈家都只有一个宝贝儿子,看得比活祖宗还要重,家里好吃的东西不多,一口奶水就长留着做他们的零食了。这个答案能否成立?我不太肯定。母爱吧,你说它清澈见底,确实清澈见底;你说它神秘莫测,也确实神秘莫测。“慈母多败儿”的古训,这里倒是用不上,何家、陈家不是富贵人家,戆儿也没有多少家当可败,顶不济,打单身,还是能够做到“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我跟何家、陈家的憨崽都打过交道,还挨过他们的拳头,感觉他们身大力不亏,与断奶晚可能有些关系。这我就明白了,他们多喝的那些奶水,只补身子,不补脑子。某一次,我吃下败仗,额头上肿起一个大包,回家真不知该如何向父亲交代,只好撒谎说,放学时,走路不留神,撞到树上了。父亲的智商不低,经过一番诱供和逼供,最终我只好说出真相。他倒是没追究,而是用哈哈大笑表明了态度。憨崽的拳头,老妈的奶,二者都令我印象深刻。如果要我对当年那段经历作几句结案陈词,“断奶不宜太迟”,应该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句。

    想不到,如今我年近半百,在网上看到的消息更离奇,何家、陈家的憨崽都变成小巫中的小巫了,大巫自有人在。据记者实名举报和网友发帖证实,某些官人吃完山珍海味,居然还觉得嘴里能淡出鸟来,只有喝毕美少妇的新鲜人奶,才心满意足,神采奕奕地回到主席台上,继续扮演主管单位关键先生的角色。有人在微博上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官人之意不在奶,在乎尊贵身份也。他们喝奶不只是喝奶,是在做人上人,做仙中仙。喝奶之后的腐败行径,就是脑瘫都能够想得明白!”看了这些奇闻,我的第一反应远没有他们那么过激,而是联想到何家、陈家的憨崽,感觉某些腐败官人断奶太迟,未见得是一件美事和好事。你想想看,他们做官都做到这把年纪了,官职也升到了正厅以上,却一头钻到美少妇的怀里去喝人奶,这比瓜田李下的嫌疑要大十万八千倍,晚节还如何能够保全?几口人奶喝下去,就算如饮琼浆玉液,爽歪歪到极致,但因此被人举报,将其他腐败账目全部翻个底朝天,恐怕他们的肠子都会悔青。喝人奶的官人百分之百是贪腐角色,这个有罪推断是否可靠?值得我们思忖。诚然,断奶迟的孩子未必个个都是憨崽,一概而论总是不够确当。但这方面的概率不低,则是相当靠谱的。

    当然,我对某些官人远离美少妇的酥胸而断奶的决心表示怀疑,只要腐败的根源不除,这些今日以喝人奶为乐的官人将来还会喝什么,真不好确定。那么,我们只能等着瞧,等到这些新闻持续发酵之后,那些官人交上一份答卷或供状。你还是把眼镜戴稳当再看,要不然跌碎了,你又该心疼好多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