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杂文两篇
以下两篇短杂文发表于天津《今晚报》“三家言”专栏。这个专栏新设不久,由三位作家合撰。每人每周一篇。每篇仅有四百余字,重在一击。主题不受限定,大抵是信马由缰。
(本文首发于天津《今晚报》2013-05-31)
骗子的逻辑
如今,骗子的活动已越来越明目张胆,他们办钓鱼网站,群发短信和邮件,生意兴隆,大发利市。这就不免令人疑惑,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为何他们仍能得手?反复琢磨之后,我恍然大悟,既然强盗有强盗逻辑,骗子又何尝没有骗子逻辑:凡人都有贪心,骗子就让你冷不防地中奖,奖品是高额现金,外加汽车、电脑,这种天降横财的美事,总能蛊惑不少人,于是个别犯晕者盲目中计,乐得为领奖而纳“税”。如果你的贪心有铁将军把门,骗子就转而利用你的同情心,往你的温柔地带发射催泪弹,哭诉他家摊上了大事(非死即病,非冤即屈),或者冒充你的远方友人,出行遇上了劫匪,嫖娼碰见了公安,出事地点就在距你三百公里左右的某个地方,你有义务伸出援手。就算你一眼识破了骗子的鬼把戏,他也不急不恼,因为他追求的概率并不高,忽悠一百人,只要有一个上当,他便高奏凯歌。
一个社会骗子多如牛毛,众人的智商和警觉性固然会小幅度提高,但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同情心则势必急剧下降。如此说来,骗子的逻辑杀伤力还真不小。
(本文首发于天津《今晚报》2013-05-24)
官员的风险成本
官员就是“官场从业人员”。做官早已被定性为高危职业,风险成本排在众业之首。
做官不仅要多做事,而且要多喝酒,官场的共识是:经得起“酒精考验”的干部往往情商更高,魄力更大,但他们的健康可能更糟,寿命可能更短。官员手中的权力无论用对地方,还是用错地方,金钱都会来下套,美色都会来勾魂,若没有超乎常人百倍的定力,就很容易犯晕,甚至犯罪,由清官沦为贪官,由人上人沦为阶下囚,由养尊处优沦为身败名裂,官职越高,落差越大。岂不见,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负面景观竟是一人落马、全家入狱?贪婪具有传递效应和放大效应,风险成本不是算术级增长,而是几何级增长,如同从山顶往山底滚雪球。有些隐性的风险成本也应计入进来,比如良知、道义、人格、情操,最容易被贪婪和淫邪斩于马下。在中国,做官太考验人性了,太需要运气了。
官员若肯做公仆,廉洁自律,诚心诚意为百姓办事,风险成本恰恰会降到最低限度。这样的官员,你见过多少?应该心中有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