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盛宴当前,请君入席

(2013-03-13 08:27:32)
标签:

李元洛先生新书

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

特色和新意

文化

分类: 序·跋·书评·文论·访谈
(本文首发于《海南日报》2013-03-09)

盛宴当前,请君入

——品读李元洛先生《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


    如今,廉政风暴席卷全国,那些惯于胡吃海喝的官员已不得不强行收敛住长安老饕的积习,谢绝各类公私宴请,任由大嘴里淡出一窝小鸟来,也要以保住乌纱帽为当务之急。在这个飓风口上,如果我敦劝各位看官赴盛宴饮香醇,则近乎恶作剧了,估计会有人闻之色变,敬谢不敏。然而我说的这席盛宴陈设的全是精神的珍馐,李元洛先生就是那位热情好客的东道主,你只要捧读他最近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就会成为荣幸的座上宾,而不必提防那些无孔不入的针孔摄像头。

    自从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风行天下,各类选本就只能眺望其车尘,羡慕嫉妒恨。孙洙固然不是深入唐诗宝山的第一人,但他曾经是淘金客中收获最丰富的一个。没办法,后人只能咽口唾沫认了,而且忍了。但这个选本的缺点就像它的优点一样显而易见,唐诗重镇李贺、罗隐双双跌出孙洙的法眼,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亦惨遭黜落,蘅塘退士如此鲁莽灭裂,岂不是“网漏吞舟之鱼”吗?

    谚曰:“凡事做得好,远不如做得早。”李先生深入唐诗宝山数十年,偏不信这个邪。他的《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悬鹄甚高,与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并驾其驱绝非终极目标,他还要后来居上,以田忌赛马的妙策漂亮胜出。这是否可能?

    我们不妨从李先生编著此书所定的八字方针(“力求创新,古为今用”)入手,一探虚实和究竟。

 “力求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其一,在于编排方式,不再因循旧法,按体裁分类,而是独出机杼,按内容分类,共分为社会、自然、人生、艺术四大方阵,各方阵之下又分为七个队列,堪称齐整鲜明;其二,在于赏析方式,在各首唐诗后配备紧凝的六百字左右的随笔,议论风生,情理交融,注释精简赅备;其三,在于沟通方式,李先生志在通古今之邮,于行文间引入五四以来的新诗和旧体诗词,不乏珠联璧合、相映生辉之处,信息量因此激增;其四,在于遴选方式,凡是孙洙的《唐诗三百首》已经收录的诗作,此书即不再重复收录,汇集遗珠剩璧的同时,还扩充了作者队伍,李贺、罗隐、张若虚大方登台,和尚、道士欣然出列,薛涛、崔莺莺令人惊艳,草根、无名氏引人击节,晚唐诗人的频频出镜更见出李先生的慧眼卓识,以短烛长炬照彻了各类旧选本的盲区。

 “古为今用”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其一,以唐诗为镜,观照现实,如“社会篇”中有“为政”、“贫富”、“贪腐”,“自然篇”中有“环保”,“人生篇”中有“人心”、“人才”,一目了然,李先生不是为编选唐诗而编选唐诗,他要“以古观今,以今证古”;其二,立此存照,以警后世,例如章碣的《焚书坑》,李先生引入流沙河先生的组诗《故园六咏》中的《焚书》,真是不胜古今之慨;其三,找寻痛点,切入现实,陆龟蒙的《雁》被作者列入《自然篇·环保》,原诗为五言绝句:“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李先生感叹物种不断消亡,飞禽走兽惨遭滥捕滥杀,人类的生存危机不可小觑,读者必然由此产生强烈的共鸣,还会立刻联想到近年来全国多地疯狂猎杀候鸟的惨剧。

 李元洛先生的诗文化散文素以贯通见长,以征引见富,以文采见美,这些优点在《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中依然得以保持。我对本书所选的诗作、所配的文章欣赏有加,甚至拍案叫绝。如果说还有什么不够满足的地方,那就是作者引用的某些新诗略嫌浅陋,与唐诗精品混搭,不够协调,甚至圆枘方凿,难合卯榫,将它们投放其间,难免会使人产生阅读上的挫折。在一部优点甚多的编著中,存在这样一个本可避免的遗憾是令人惋惜的。

 网络时代具有反诗意的特质,人们乐于围猎各类八卦消息,然而诗意贫乏,生命空洞无聊。因此唐诗对国人心灵的药用价值有升无降。在滚滚红尘中疾走狂奔的那些“神行太保”理应适时地回返“慢阅读”中来,接受唐诗的浸润养卫。如果他们还能作出明智的抉择,那么李元洛先生的《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就会跃现在其广袤的视野之内。

 
 
    (《新编唐诗三百首》,李元洛著,岳麓书社2013年1月首版首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