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物随笔·玛丽莲·梦露(1926—1962)

(2008-04-15 08:57:43)
分类: 人物随笔

人物随笔·玛丽莲·梦露(1926—1962) 

艳光炫目的玛丽莲·梦露

 

 

 

    1962年8月5日,风靡全球的好莱坞艳星玛丽莲·梦露在布伦特伍德家中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身亡,留下了千古不揭之谜。由于没有遗书作证,对于其死因仅出于记者和侦探的猜测,可谓众说纷纭:一是玛丽莲·梦露与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兄弟有染,尤其与后者纠缠不清。罗伯特骗取了梦露的感情,曾许诺娶她为妻,尔后心生悔意。她一怒之下,扬言要翻晒肯尼迪兄弟咸湿的屁股,将他们哥儿俩的丑行公之于世,因而招致杀身之祸,她那本塞满爆料的私人日记也不翼而飞;二是玛丽莲·梦露此前主演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影片《濒于崩溃》时严重违反合同,长期旷工而遭解雇,并被电影公司索赔50万美元,事业走向低谷,于是她万念俱灰;三是玛丽莲·梦露深知自己的神经衰弱已无药可医,有可能要在精神病院终老一生,于是主动寻求解脱。四是巨蟒一样的报界死缠住玛丽莲·梦露不放,一点点吸干她的生命,逼她充当性感女神的精采活标本,她对此已厌倦之极。在这四个死因中,第一个死因最为媒体津津乐道,却又始终缺乏足够的证据,难以自圆其说。

    世事难料,人生无常。两个多月前的1962年5月19日,顾盼生辉的玛丽莲·梦露还婉啭清喉为约翰·肯尼迪总统的生日晚会演唱了生日歌,“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其魅力和影响力令世人艳羡。现在却玉体横陈,身上一丝不挂,只留有“夏奈尔五号”香水经久不散的芬芳气息。

    在五、六十年代的美国军营中,玛莲丽·梦露的人缘居好莱坞影星的头名,美国大兵的梦中情人非她莫属。美国《花花公子》创刊号的封面女郎便是玛莲丽·梦露,这同样具有说服力。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玛丽莲·梦露一直是“性感”和“尤物”的代名词,优美曲线的魔鬼身材,神秘气息的嫣然微笑和反复无常的怪癖性格,这是她的三大标志。有一则笑话说,梦露去美国兵营劳军,某上校想出一个花点子,让梦露喊口令,“立正”和“稍息”都没问题,可是“向右看齐”却根本不灵,所有大兵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梦露,连偏一偏脑袋他们都觉得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演艺圈,走“脱”与“露”的性感路线无异于悬崖走钢丝,从那根钢丝上掉下去的美女多如雨点,终成正果的又有几人?玛丽莲·梦露竟能快步流星地走过这根钢丝,在道德风气尚未完全开放的五、六十年代,她稳稳地高踞国际明星的巅峰地位,完成了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其恩师李·斯特拉斯伯格的唁电道出了许多人心声:“她创造了一个神话,那只有生平受人欺凌的少女才能做到。对于全世界来说,玛莲丽·梦露都无疑是‘永恒女性’的象征。”

    玛丽莲·梦露原名诺玛·琼,尚在母腹中即遭父亲遗弃,母亲酗酒疯癫,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小时候,她身为“行李儿童”,尝够了颠沛流离的滋味。在当年的洛杉矶,穷人家漂亮的女孩子最好的娱乐是看电影,最高的理想是当电影明星,诺玛也不例外。然而,安娜姨妈(她的养母)可不这样想,她希望诺玛尽快找到归宿,一个二十岁的小伙子詹姆斯·多尔蒂艳福不浅,娶诺玛为妻。他有一份飞机制造厂的工作,有一部汽车,如是而已。小夫妻算不上如胶似漆,却也相安无事。二战期间,詹姆斯入伍,诺玛在降落伞包装车间做工,她的美貌引起了摄影记者戴维·康纳弗的注意,那些艳光四射的照片一面世,一份高薪模特儿的合同便即刻摆在她的眼前,另一份离婚文件也随之而至,她在两页纸上签下自己的姓名,前景便顿时变得光明起来。

    1946年,二十岁的诺玛·琼迈过了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高高的门槛,其天真烂漫的性情、温柔脆弱的气质、纯美无邪的微笑和自然流露的性感深得大老板达里尔·弗·扎纳克的赏识,他称这位艳丽的女郎“简直妙不可言”。他对她只有一点不满意,那就是她的姓名,于是将“玛丽莲”这个悦耳的名字与同样悦耳的诺玛母亲的姓氏“梦露”巧妙地嫁接在一起,从此诺玛·琼归入了历史档案,玛莲丽·梦露则闪亮登场。当那张风情万种的裸体照片变成600万份“玛丽莲月历”,进入守旧的美国家庭,立刻引发了一场道德观念的大地震。面对她白璧无瑕的玉照,一些颇有定力的男人也承认自己的欲望蠢蠢而动。

    玛莲丽·梦露踏上星途的初始阶段只在几部影片中跑龙套,台词和戏份都少得可怜。幸亏大导演约瑟夫·曼凯维奇慧眼识珠,邀请她在《伊芙的底细》中与大明星贝蒂·戴维斯配戏,此片一举荣获六项奥斯卡金像奖,梦露也随即引人注目。然而,当时的好莱坞导演怀有成见,认为像玛莲丽·梦露这样具备漂亮脸蛋和魔鬼身材的美女演员不可能同时具备一流演技。于是,派给她的角色多半是花瓶、木瓜美人和“呆头呆脑的金发女郎”之类单纯靠模样取胜的角色,即便如此,玛莲丽·梦露仍是强有力的票房兴奋剂。在1953年出品的《尼亚加拉》中,梦露首次荣任女主角,一举奠定了她在影坛上最闪亮新星的地位,其凌波仙子般的轻盈步态甚至被命名为“梦露步态”。但她显然不满足于被人视为徒有其表的性感女星,其后,她去演艺进修班旁听李·斯特拉斯伯格的戏剧课,便表明她在表演艺术上精益求精的强烈意愿。

    1954年,玛莲丽·梦露嫁给了美国棒球健将乔·迪·马吉奥。乔是位铁骨柔情的汉子,却也是一位醋劲十足的“奥赛罗”,他不许梦露穿低开胸的晚礼服,不许她穿紧身裙,也不许她在摄影记者面前装出楚楚动人的样子,更看惯她是“马戏团中最惹人注目的金丝猴”。他脾气火爆,喜欢动粗,这岂不是要折减梦露的美丽资本吗?其结果只可能是乔·迪·马吉奥三震出局。

    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始终是玛莲丽·梦露的一块心病。她之所以爱上剧作家阿瑟·米勒,这也许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说白了,她需要一位导师。阿瑟曾推荐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给梦露精读,那位以刻画人物内心活动见长的俄国大师教会她从苦难人生中热切寻求生活的意义,并且对精神世界千变万化的图景充满好奇。

    《七年之痒》中那位令已婚男人垂涎三尺而又无从下口的金发女郎,也许是玛莲丽·梦露分寸感把握得最恰如其分的角色,她天真烂漫,单纯无邪,使楼下一位厌倦于婚姻的男子神魂颠倒,洋相百出,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这部片子充满了喜剧的佐料,让天下同病相怜的男人会心一笑。梦露在《公共汽车站》中的表演同样炉火纯青,她扮演的酒吧小歌女极富深情和生气。这一回,电影界的行家和知识阶层的观众也开始为她喝彩。

    1956年初,由摄影师弥尔顿·格林管理的玛丽莲·梦露影片公司筹拍第一部电影《王子与歌女》,梦露点名要英国最著名的男演员劳伦斯·奥立弗爵士来执导和主演此片(饰王子),不用说,她本人是理所当然的女主角(饰歌女),他们形成了最激动人心的强强联袂。消息传出,其轰动效应不亚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与英国首相艾登之间的新年会晤。行事一丝不苟的劳伦斯·奥立弗很快就领教了玛丽莲·梦露的双重人格,她在私底下显得郁闷寡欢,慵懒脆弱,约会时极不守时,一旦面对摄影镜头或置身于公众场合,则立刻变得春风满面,光艳照人,极富专业素养。这不能不令人惊奇,就好像是同一幅皮囊中装着截然不同的两位美女。因此劳伦斯·奥立弗疑心玛丽莲·梦露是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他在自传《一个演员的自白》中坦承自己“已经疯狂地爱上了玛丽莲·梦露”,因为“她是那么可爱,那么聪明,那么诙谐有趣,那么迷人,我简直想象不出有谁比得上她”,在劳伦斯·奥立弗的心目中,连他的妻子、大明星、大美人费雯丽也稍逊风骚。在戏剧舞台上,《王子与歌女》中歌女的角色费雯丽演得极其可爱,拍摄电影时,玛丽莲·梦露却捷足先登,她们对角色的演绎不尽相同,舞台形象和银幕形象却都是十分成功的。拍片时,劳伦斯很快就领教到梦露的厉害,这才记起了另一位导演比利·怀尔德对他的提醒:“跟梦露合作就像和希特勒一块工作,简直就像下地狱一般。”玛丽莲·梦露身边有三个顾问,分别是波拉·斯特拉斯伯格、阿瑟·米勒和弥尔顿·格林,这三个人各执己见,常常折腾得梦露大脑中风车狂转,精神十分紧张,作为导演和男主角,劳伦斯·奥立弗自然是深受其害。

    1957年夏,《王子与歌女》在纽约隆重首映,获得了大西洋两岸电影界的好评,认为梦露扮演的歌女活泼自然,声情并茂。可是此片的票房业绩并不乐观,玛丽莲·梦露影片公司就此偃旗息鼓,销声匿迹。

    玛丽莲·梦露的第三次婚姻始于1956年7月1日,阿瑟·米勒这位剧作家是位大才子,但为人偏执狭隘,刚愎自负,喜欢在梦露面前扮演高高在上的教师爷和审判官的角色。更要命的是,他试图改变她,用理性根除她身上那种美丽动物的天然本能,结果是将冷水掺入烈酒威士忌中,可说是毫无益处,又仿佛是好心好意将热带植物移植到温带,殊不知这样做反而戕残了她的生机。玛莲丽·梦露岂肯长久听人摆布?再加上两次流产,夫妻感情逐年恶化。他们最后的合作是在影片《不合时宜的人》中,米勒编剧,梦露主演。这是她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情绪波动最大的一部作品,女主角时而狂喜,时而狂悲,希望与绝望交织,欢乐与苦痛并存。此片带着很重的煞气,成为男主角克拉克·盖博的“天鹅之歌”,停机刚几天,他就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玛莲丽·梦露与阿瑟·米勒四年多的婚姻随后宣告破裂。她举目无亲,孤立无援,神思惝恍,心力交瘁,已触到了死神冰凉的指尖。索菲娅·罗兰曾在自传中说:“如果玛莲丽·梦露在十岁的时候能找到一个父亲般的男人,就像我找到卡洛一样,我想她就会得救了。”她们同样是在母腹中即遭父亲遗弃,父爱也许真是救命的解药,可惜玛丽莲·梦露自始至终也没有找到。

    波拉·斯特拉斯伯格(李·斯特拉斯伯格的妻子)曾对玛丽莲·梦露大吹法螺,称赞她是“人类记忆中最了不起的女性象征,当代最伟大的女性”,甚至认为“耶稣也不如她”,这当然是过分肉麻了。但戴着有色眼镜的评论家和奥斯卡的评委老爷们也应该反省一下,他们对待玛丽莲·梦露确实太苛薄了一点,认为漂亮的女人不可能是天才,她富有魅力和吸引力就不可能演得极好的想法未免太荒唐了一点。玛莲丽·梦露很可能是自奥斯金像奖设立以来惟一不曾获得最佳女主角奖的好莱坞巨星。她的美貌成为了障碍,她的一流表演遭到了低估,他们始终认为她徒有其表,缺乏演技。对此,艾丽娜·巴罗诺娃的评论也许能使那些老爷们醍醐灌顶——

    “她(梦露)对表演有一种无意识的然而是根本的抵抗力。她喜爱表现自己,热衷于成为一位影星,也热衷于一位影星的种种成功。但她并不想当一个女演员。试图让她成为演员算是打错了算盘。她的才智,她那极其可爱的魅力,富有性感的外表,和令人着迷的个性——都是她本身所固有的,她不需要任何一种技巧和才能。”

    玛丽莲·梦露的纯真本色是演艺界的天然景观,世人有目共睹,夫复何求?最伟大的角色是无须加冕的,这句话对梦露的影迷究竟能有多大的安慰效果?我表示怀疑。作为二十世纪最艳丽最性感的电影明星,玛莲丽·梦露依然是世世代代无数男士的梦中情人,这就够了,其价值远远高于一百尊奥斯卡金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