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随笔·白发小赋

(2007-12-10 10:16:15)
标签:

人文/历史

分类: 文化随笔

白发小赋

——日渐变老的感觉究竟好不好 

 

 

 

    人生哀歌千千阙,“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仅此二句,即足以使天下豪迈肝胆为之一凛,火热心肠为之一寒。

    人生弱冠,读书耗智,交友分神,恋爱揪心,谋生落力,冷不防,二毛子来也。起初是一茎、两茎偷偷摸摸地混入青云宝地,犹如稗、莠潜伏在蓊蓊郁郁的稻田麦垅之中。一旦败露行藏,除恶务尽者必然会喜出望外,“嘿,你们这些狡猾的奸细,可耻的叛贼,纵然能够遁形掩迹,又如何敌得过我明察秋毫之末的顶上功夫!”自己鞭长莫及,就请人援手,但总会有同一版本的规劝响在耳畔:“何苦拨草寻蛇?倒不如静观其变。”你想,这怎么行呢,祸根一日不去,心病则一日不除,难道忍看一锅靓汤被这几粒鼠屎活活败坏!再者说吧,“防微杜渐”的古训明明晃晃显摆了几千年,总不会错的。这时节,你心劲强而又强,血气旺之又旺,薅除几根白发比特工队“锄奸”不知要容易几千几万倍呢,顶多只费举手之劳和吹灰之力,岂不快哉!

    三十而立,齐崭崭立起来的,不仅仅是功名利禄,也有触目惊心的银丝。此时此际,白发已由鬼鬼祟祟转为堂堂皇皇,好啊,大胆狂徒竟敢招摇于鬓角,这还了得!你勃然大怒,决意“剿匪”,从“山”顶到“山”麓,篦过来篦过去,发扬“一个也不放过”的鲁迅精神,直累得两眼晕黑,悍匪却仍然层出不穷,你明知它们“只在此山中”,可是“云深不知处”,朝雾暮霭似的烦恼便从此挥之不散。真是的,你再也没有一头纯净的青丝可以顾盼自豪了。才不过一旬、半月,且听吧,山头鼓角相闻,那些悍匪又在大声挑战,公开叫板,是什么使它们有恃无恐呢?尝试想来,人生的风雨冰霜和酸咸苦辣,哪一样不是白发的忠实盟友!

    四十而不惑,聪明人顶多不惑于那些蝇头小利和蜗角微名,至于滋多渐长的白发,早已形成燎原之势,又怎能不令人大惑存焉?“剿匪”难,“平叛”更难,啸聚山头的“悍匪”气焰愈益嚣张,终于策动边陲近畿的大规模暴乱。究竟是镇压,还是安抚?真是令你煞费思量。如果你动用“武力”解决,就会玉石俱焚;如果你“优礼”相待,势必喧宾夺主。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到了这步田地,你别无长计,惟有绥靖政策可行。

    人到五十,头顶青丝已由“政府军”沦落为“游击队”,兵威无从谈起,“江山”已呈异色,然而,你心有不甘,情有不愿,还要竭尽全力作最后一搏,将银丝染成黑发,图谋“复辟”。然而,大势已去,颓势莫挽,数十年苦心经营的基业,至此日薄西山。任凭你高明的染术能化腐朽为神奇,旬日之后,发根便会露馅,看了,反教人倒抽一口凉气。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头发斑白的人与他的情妇们”,说的是一位老花雕有两个情妇,一年轻,一年老。年老的觉得,跟比自己脸嫩的男人亲近,面子上不大好看,每逢他例行公事般地来“扶贫”,她就找机会拔掉他一些黑发。那年轻的想法则正好相反,她极力想隐瞒自己有一个老不正经的干爸爸也,因而顺理成章地拔掉他一些白发。两个情妇都是心中有情,手下无情,久而久之,可怜那老花雕便成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大秃瓢。读了这则寓言,某些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张”的当代资深情圣仍留得一头晚晴,就真该弹冠自喜,大呼侥幸了。

    花甲之后,白发终于将青丝的大片领地蚕食殆尽。直到此时,那些举起了降旗,顺从了命运的人,头顶霜雪,方才显出一副智慧满满的样子。他心中没有悲,也没有喜,只有一声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悠悠叹息。杜牧《送隐者》诗中有名句,“公道世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众人在世间寻寻觅觅,如果仅仅找到这么一丁点“公道”,不免会大失所望吧,但造物主只肯给这么多,那也就没有办法可想。

    此外,我还想起张学良,他曾在耄耋之龄作诗,良多感慨,“白发催年老,虚名误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这位世纪老人从将军沦落为囚徒,好不容易才获得自由,其体悟自非常人可比,其中有千万层意思耐人琢磨,也耐人寻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