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王开林
王开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641
  • 关注人气:12,6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谈:答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梅景珍的问卷

(2007-10-07 07:51:35)
分类: 序·跋·书评·文论·访谈

访谈:答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梅景珍的问卷

答北大中文系研究生梅景珍的问卷

 

 

 

    事由:2008年是北京奥运年,也是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为了配合校庆,学校就业中心遴选出110位北大优秀毕业生,做重点报道。很荣幸,我忝列于人选之中,附于骥尾。这次采访和报道的具体方式为:中文系研究生梅景珍提出问卷,我逐条作答,她据此成文,发表在北大网站的相关栏目。以下便是我的答卷。

 

    梅景珍:王师兄,您好,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采访您。据我所知,您是于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当初您为什么会选择中文系汉语专业呢?可以谈一下在北大的这段求学经历对您人生的影响吗?

   王开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考大学极难,在文科方面,考上北大中文系的难度系数又是最高的,此前我所在的中学还从未有过考入北大的先例。那一年(1982),我17岁,可谓不知天高地厚,执意填报了北大中文系,老师阻止未成,家人也为我捏了一把冷汗。好在是幸运过关了。当时,我对北大的认识很模糊,只知道那是一所崇尚民主、自由并且风气开放的大学,对于中文系汉语专业,我则是满头雾水。北大中文系有一个现成的文学专业,我填报志愿时,居然视而未见。这就说明,当初我根本没想过将来要当作家,等到进了北大,猛可间我爱上了文学,眼睁睁地看着主修文学专业的同学逍遥自在地读小说,我却要每日狂啃枯燥无味的语言学理论,这才把肠子悔青了。不过也无大碍,我选修了许多文学课程,加入了五四文学社,参加了一些校际重要的文学活动。要说在北大的这段求学经历对我人生的影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我决定了自己未来事业的方向,二是我从此有了一颗奔腾的心。

    梅景珍:能说说您最初尝试文学创作时候的情景吗?您的作家梦是不是一帆风顺的?

    王开林:最初我学习写诗,受当时全国朦胧诗热潮(弄潮儿是北岛、舒婷、顾城等人)的影响,写了不少晦涩的诗歌。到了三年级,我的兴趣转移到散文上来,我觉得自己写散文更提神,也更对路。1985年底,我凭一篇《二十岁人》获得了“北大首届散文大奖赛”第一名。这极大地鼓舞了我的士气,也增强了我的信心。大学期间,我发表了一些习作,受到过写作课老师胡双宝先生和校刊主编赵为民先生的点拨和鼓励。大学毕业后,我回到湖南,在作家艺术家扎堆的省文联工作,做一本文学月刊的编辑,业余时间读书写散文,还算勤奋,作品也不断发表,应该说只遇到过小的困惑,没遭受过大的挫折。出第一本散文集《站在山谷与你对话》时,我29岁,这本书是放在中华文学基金会主持的“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中出版的。此后的路子走得还算顺利。

    梅景珍:毕业后,您一直是在湖南省作协工作吗?能不能分几个阶段介绍一下您的工作经历?

    王开林:我的工作经历比较简单。1986年夏天,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湖南省文联《文学月报》编辑部做文学编辑,主要负责一个名为“大学生诗笺”的栏目,也编辑小说、散文稿件。1990年,湖南文联与湖南作协分家,我去了省作协的刊物《湖南文学》月刊当编辑。1997年,为了拥有更完整的时间从事创作,我主动要求从《湖南文学》编辑部调整到省作协创研室。2004年,湖南省作协换届,我当选为省作协主席团副主席,出任新创刊的《文学界》杂志执行主编,直到现在。

    梅景珍:迄今您出版了17部散文集,保持如此旺盛的创作精力有什么秘诀吗?

    王开林:秘诀谈不上,不过我有四点有益的体会可以提供给大家:一是要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做伏案工作的人要一静一动,劳逸结合,打球,游泳,散步,都很好,磨刀不误砍柴工,良好的体质和活泼的心态能带来奇思妙想;二是闲时多看点专业之外的杂书,不仅增长见闻,也可以添补谈资;三是多出外旅游,换境思考,换位思考,能使人心境开阔,神清气爽;四是多结交新朋友,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新朋友能带来新信息和新气息,使生活摆脱枯燥和单调。我每天写作两小时左右足矣,关键是补充能量,使各级“助推火箭”更为持久有力。

    梅景珍:古代诗人中有苦吟一派,您写作的过程愉快吗?文思遇到梗阻不畅时,您是如何解决的?

    王开林:我的写作过程比较愉悦,算得上是那种有想法即有办法的人。文思梗阻不畅的时候不多,一旦遭遇,便放下笔(以前),关上电脑(现在),出去玩一玩,逛逛书店,看看碟片,听听音乐,与朋友聊聊天,通常用不了多久,文思的泉眼小堵之后便会大开。如果这样做还是归于无效,我就会把这篇文章搁置起来,或者索性放弃。

    梅景珍:凭您现在的社会阅历,您感慨最深的是什么?

    王开林:我感慨最深的是,年轻时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命运要自己把握。当初,我考入北大是固执己见的结果,后来选择文学创作为终身事业,也是独持己见的结果,这两点对我个人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倘若我当初放弃主见,听信人言,选择了别的大学和别的事业,通过同等的努力,也可能会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但我想,心灵不可能比现在更自由更快乐。

    梅景珍:您对于未来有什么样的规划?

    王开林:除了继续写散文,我还想尝试长篇历史小说的创作,在这方面,多年来,我已经做了不少准备。

    梅景珍:对于那些想成为优秀作家的在校学生,您有什么建议呢?

    王开林:多读书,多思考,多交友,多出行,千万不要封闭自己,既不要愤世嫉俗,也不要跟风赶潮。

    梅景珍:作为一名成功的校友,您对师弟师妹们有什么寄语吗?

    王开林:希望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质,成为这样的智者:有恒心,有静气,有主见,有长才,有行动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