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5答案
(2008-11-01 12:36:45)
标签:
教育 |
一、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C )
A 学习的心理规律 B 教学的心理规律
C 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D 学与教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C )阶段
A 感知觉运算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3.陈述性知识通常以( A C )方式来表征
A 命题 B 产生式
C 命题网络 D 概念
4.按照布卢姆等人的认知教育目标分类,代表着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目标是( C )
A 综合 B 运用
C 评价 D 领会
5.数学中学到的逻辑推理规则,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这属于( A
A 正迁移 B 近迁移
C 纵向迁移 D 逆向迁移
6.加涅将教学目标分为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和( A C)
A 动作技能 B分析技能
C 态度 D 综合技能
二、名词解释
1 、概念学习:就是学习把具有共同属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并冠以一个名称,把不具有此类属性的事物排除出去。
2 、习得性无力感:习得性无力感简指无力感,指由于连续的失败体验而导致个体产生的对行为结果感到无法控制、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
3 、习俗水平:该水平的特点是:个体能按照家庭、集体或国家的期望和要求去行事,认为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而不大理会这些行为的直接后果。这时他们能够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来思考道德问题,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4 、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是优秀教师重要的心理品质,在反思中学会教学,通过反思扬长避短,创造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才能逐步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
四、简答题
1 、程序性知识学习由哪几个阶段构成?
答:它主要由三个阶段构成:① 陈述性阶段;② 程序化阶段;③ 自动化阶段.
2 、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措施有哪些?
答:( 1 )让学生更多地体验到成功( 2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 3 )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 4 )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
3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哪些内容?
答:道德认识.它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道德认识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
道德情感.它是指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及其所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也就是人在心理上所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爱憎,喜恶等情感体验;
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直对道德观念起推动作用,它表现为在实现道德目标中控制行为的力量;
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4 、学习准备包含哪些内容?为什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
答:学习准备包括生理机能、智力、情趣、社会性、学习策略、知识基础等6个方面。学习准备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是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是教学的是起点。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教学前,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并根据原学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
五、案例分析题
答:⒈班主 任李老师认识到并倡导“ 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以及给学生讲述学习方法都是正确的,但是李老师在学习方法的教学上却存在问题。
⒉学习方法属于策略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范畴,它不是光从“ 理论” 上“ 教” 或通过“ 考试” 就能教会的。
⒊对于学习方法这种策略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学科渗透式教学和学习策略的专门训练的方式效果更佳。
六、论述题
1 、论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其对现代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应该讨论完整的人,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有发展的潜能,而且有发挥潜能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的倾向。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学习是一个有意义的心理过程,强调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意义学习包含 4 个要素:第一,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参与的过 程,第二,学习是学习者自我发起的,第三,学习是渗透性的,第四,学习的结果是由学习者自我评价。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人本主义学习论重视学习者高层次学习动机的激发,强调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系,从而使学习者成人格充分发挥作用的人。教师要做一个学习的促进者,教师要尊重学习者,无条件的接受学生。
2 、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它包括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知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 形成条件性知识
智力技能形成的关键是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应用的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 .. 那么 .. ”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促进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在教学上一是编制产生式样例题,学生进行样例学习;二是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2) 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
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产生式知识必须经过练习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才能变成一种心智技能。
(3) 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
加强学生的言语表达训练。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言语活动有利于避免学生思维的盲目性,帮助学生寻找新的更佳思路,能引发执行的控制加工过程,使注意集中于问题的突出方面或关键的因素,促使问题解决的成功率更高。此外,教师还应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宽松、融洽的课堂心理环境,使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
(4)科学练习
要科学地进行练习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智力技能要通过练习形成,练习的效率受很多因素和条件制约。要使练习取得最佳效果,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其次,练习形式应多样,注意举一反三,促进知识学习的正迁移。再次,练习要适量适度,循序渐进。
前一篇:《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4答案
后一篇:学校管理心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2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