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自测题参考答案5

(2008-04-21 22:29:28)
标签:

教育

第四章  文献法与内容分析法

一、填空题:

1、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都能用于文献的研究,同属于非接触性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比文献法更侧重于量化的分析。

2、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性质、内容加式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

3、文献法的一般过程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分别是:提出课题或假设、研究设计、搜集文献、整理文献和进行文献综述。

4、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精读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5、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交往搜集资料,计算机互联网。

6、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7、在内容分析法中,分析单位是在描述或解释研究对象时,所使用的最小的、最基本的单位。

8、内容分析法具有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而有系统的分析,并且加以量化描述的基本特征。

9、内容分析法常用的三种抽样方式是:来源取样、日期取样、分析单位取样。

10、相对而言,采用内容分析法时,研究者对分析材料影响较小,这是因为大多数内容分析的材料都是现成的,它们在研究前和研究后均无变化,易于进行重复研究。

二、名词解释:

1、文献------现代的定义为“已发表过的,或虽未发表但已被整理、报道过的那些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它包括纸面印刷品和实物形态在内的各种材料。

2、零次文献------即经历过特别事件或行为的人撰写的目击描述或使用其他方式的实况记录。

3、一次文献------也称原始文献,一般指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专著、论文、调查报告等文献。

4、二次文献------又称检索性文献,是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包括著录其文献特征、摘录其内容要点,并按照一定方法编排成系统的便于查找的文献。

5、文摘------属于一种期刊性情报检索刊物,它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介绍一定时期内有关文献的题目、出处及简要内容。

6、“外审”------指对文献本身真伪的鉴别。如:书名伪、版本伪、部分章节伪等。

7、“内审”------指对文献中所记载的内容是否属实的鉴别。

8、分析维度------又称分析的类目,是根据研究需要而设计的将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和标准。

9、量化处理------是把样本从形式上转化为数据化形式的过程。包括评判记录和进行信度分析两部分。

10、平均相互同意度------是指两个评判者之间相互同意的程度。

三、简答题:

1、文献的种类。

答:教育研究文献的内容多种多样,按性质、内容加式方式、用途大致可分为四类,分别是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或称为零级、一级、二级、三级文献。

2、文献法的一般过程。

答:文献法的一般过程是:提出课题或假设 → 研究设计 → 搜集文献 → 整理文献 → 进行文献综述。

3、积累文献。

答:积累文献是另外一种搜集文献的工作形式。每一个研究课题都需要汇集积累一定的文献资料,而每一个课题的研究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新文献资料的积累过程。

4、积累文献的方式。

答:(1)做卡片(目录卡、内容提要卡、文摘卡);(2)写读书摘记、读书笔记。

5、分类整理的要求。

答:(1)不能以今天的观点甚至理想来美化或苛求历史性文献中的内容;(2)不能随意剪裁史料,来满足预先编制的结论或现成的结论。

6、内审的方法。

答:(1)文字性文献的互证,如果同一个事实的发生时间、过程、有关人物记载不一等。(2)用真品实物来验证文字性文献;(3)把文献描述的内容与产生文献的历史背景对照,看它是否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相悖,如是,文献内容有伪;(4)研究作者的生平、立场与基本思想,以此来判断。

7、文献综述的一般形式和结构。

答:包括五部分:绪言、历史发展、现状分析、趋向预测和建议、参考文献目录。

8、内容分析法的信度分析基本过程。

答:(1)对评判者进行培训;(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判者,按照相同的分析维度,对同一材料独立进行评判分析;(3)使用信度公式对他们各自的评判结果进行信度系数计算;(4)根据评判与计算结果修订分析维度(或评判系统)或对评判者进行培训;(5)重复评判过程,直到取得可接受的信度为止。

9、评判记录。

答:评判记录是根据已确定的分析维度(类目)和分析单位对样本中的信息作分类记录,登记下每一个分析单位中分析维度(类目)是否存在和出现的频率。

四、论述题:

1、试述文献法的概念和特点。

参考观点: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物的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法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法。但不能把文献法等同于历史研究。研究文献并不与文献中记载的人与事实直接接触,文献法属于非接触性的研究方法。

2、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渠道。

参考观点: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个人交往,计算机互联网(远程登录、直接下载、E-mail)(适当举例)

3、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主要形式。

参考观点:主要有两种方式:(1)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包括:手工检索(目录卡片、目录索引、文摘)和计算机检索(文献检索、数据检索、事项检索);(2)参考文献查找方式(从文章和书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查找)。(适当举例)

4、试述记录研究文献的方法。

参考观点:主要方法有:(1)标记与批语式;(2)抄录式;(3)提要式;(4)札记式;(5)综述式(P92-93)(适当举例)

5、比较内容分析法与文献法的异同点。

参考观点:相同点:两者都是对以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方式记录保存下来的内容加以研究。不同点:它们的具体分析处理程序不同。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是:建立研究目标和确定总体与分析单位,依据测量和量化的原则,设计能将分析单元的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项目的分析维度,再按照分析维度严格地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把样本转化成分析类目的数据形式,最后对数据进行信度检验及统计推论。它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使文献或其它研究对象的内容直接量化,通过量化分析推论出科学事实。而文献法是按某一研究课题的要求,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新的事实和资料,其主要工作步骤是文献查阅、鉴别评价、归类整理,最后作出评述性的说明。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内容分析法将非定量的文献材料转化为定量的数据,并依据这些数据对文献内容作出定量分析,进而作出关于事实的判断和推论。

6、试述内容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参考观点:(1)建立研究目标(可以是:趋势分析、现状分析、意向分析、比较分析);(2)确立研究总体和选择分析单位;(3)设计分析维度及体系;(4)抽取分析材料(抽样)。内容是:界定总体和从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常用方式:来源抽样、日期抽样、分析单位抽样;(5)量化处理;(6)统计处理。

7、试述内容分析法的四种设计模式。

参考观点:四种设计模式是:(1A---X---T分析模式。在同一总体(A)中,以时间(t)为取样标准,定量分析变量(X)在不同时期内的状态。此模式适用于趋势分析;(2A---X---S模式。S表示情境,它是在不同情境下,对同一信息来源(A)进行取样分析。此模式适用于现状分析和意向分析;(3A---X---Y模式。在同一资料来源(A)中,不是用一个内容变量,而是用不同的内容变量XY作为抽样的标准,此模式适用于现状分析和意向分析;(4A---B---X模式。取样的总体来源为两个(AB),X代表同一个内容的变量。此模式适用于比较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