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一个具有信度的程序,不论其测量的是什么,其结果总是非常一致的。
2、分层随机取样是指对由性质并非完全相同的部分组成的总体,按照性质不同分层,然后对各层次按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
3、系统取样指从一个正确排列起来的总体序列中,每级间隔选择样本的方式。
4、研究计划一般包括:课题表述,课题意义,定义、限制和界定,有关文献查阅、假设、方法、时间表7部分。
5、历史研究是指用于
6、一般来说,在自然环境中所进行的研究其结果的
7、发展研究着重于说明和解释教育活动与教育发展及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条件,包括
8、变量指标是用于具体测量研究变量的类型、数字等特性的项目。
二、名词解释:
1、取样------研究取样是为实现研究目标,而从确定的研究对象总体中随机选取一定容量样本的过程。
2、自变量------又称作独立变量。它是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教育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
3、因变量------又称依变量。它是被试者的反应或输出,是受测的有机体被观测的方面。
4、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是研究中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选择、确定、操纵、变化的,必须使之中立化、控制的变量。
6、取样误差------是指在研究总体中通过一定的取样方法获得的样本总体,在代表性上与研究总体比较所出现的误差。
7、样本总体------即样本容量,是指样本内包含的个体的数量。
8、研究设计------广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指为解决研究问题所拟定的比较详细的规划及付诸实施的全部过程。狭义的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了解答所欲研究的问题而说明研究中各种变量如何控制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即资料搜集与分析的程序。
9、研究计划------是研究设计的重要环节,也是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它是在完成研究设计的构思规划后,对研究的行动程序、时间安排、组织形式和经费等作进一步的明确和规定,并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行动方案。
三、简答题:
1、试问研究设计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答:基本内容包括:(1)取样设计取样设计;(2)工具设计;(3)分析设计;(4)策略设计。
2、试问取样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
答:(1)简单随机抽样法(抽签、利用随机数字表);(2)分层随机抽样法;(3)等距随机抽样法;(4)整群随机取样法;(5)多段随机抽样法;(6)其他取样方法(如:定额取样法、判断取样法、方便取样法等)。
3、简述研究设计的过程。
答:(1)取样设计(定义研究总体、确定样本数大小、样本的代表性);(2)工具设计;(3)分析设计(方法的设计);(4)策略设计(操作设计)。
4、简述变量的种类和各自的意义。
答:(1)自变量,又称作独立变量。它是由研究者选定,并进行操纵、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教育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2)因变量,又称依变量。它是被试者的反应或输出,是受测的有机体被观测的方面。(3)干涉变量,又称调节变量,它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是研究者为了发现“修饰自变量与观察现象之间的关系”而所测量、操纵或选择的因素。(4)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是研究中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选择、确定、操纵、变化的,必须使之中立化、控制的变量。(5)中介变量,是一个理论上概念的变量,它位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变量,起中介作用。
5、简述制定变量指标的原则。
答:(1)以理论假设为指导,研究指标必须支持理论假设的内容;(2)完整性;(3)简明而具有可行性。
四、论述题:
1、试述教育科研设计的作用和方法。
参考观点:教育科研设计的作用是:(1)研究设计可提供周密的计划、指导研究活动;(2)可提供具体的研究策略与技术。
主要方法:(1)确定设计的标准,即确定研究设计应具备的条件。(2)了解研究的程序。(3)选择和设计好研究的方法、分析方法。(4)设计研究对象的取样。(5)策略的设计,主要是各种变量的设定与控制的设计。
2、试比较不同取样方式的优点与不足。
参考观点:(1)随机取样法。它在理论上最符合概率原理,简便易行,误差计算方便,在研究者对所研究总体中各类个体的比例不了解、或总体中的个体之间差异程度较小、或样本数目较大等情况下,它是一种很好的取样方法。不足:把研究对象编号比较费时费力;若个体分散,抽取到的样本分布也比较分散,给研究带来困难;样本容量较小时,可能发生偏差,影响样本的代表性;当研究对象某种特征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时,采用简单随机取样,不能对其加以控制。(2)分层随机取样法。优点是:代表性和推论的精确性较好,适用于总体单位数量较多,并且内部差异较大的研究对象,在样本数量相同时,它比简单随机取样法的抽样误差小,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各层采取不同的抽取方式和比例,使取样更加灵活;不足是:要求对总体各单位的情况有较多的了解,否则就难以作出科学的分类。(3)等距随机取样法。优点是:比简单随机取样法更简便,它能在总体的整个范围内有系统地抽取样本,其样本代表性更好,抽样误差比简单随机取样误差小;不足是:在总体中如果个体的排列存在周期性的波动或变化,系统取样所得的样本就可能出现系统偏差。(4)整群随机取样法。优点是:样本比较集中,适宜于某些特定的研究,易于组织,可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不足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抽样误差也比较大。(5)多段随机取样法。优点是:可综合运用各种抽样方法,简便易行,节省经费,对研究总体范围大、单位多、情况复杂的情况十分有效;不足是:抽样误差相对于简单随机取样大。
3、试述操作性定义的必要性。
参考观点:操作性定义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用可感知、可度量的事物、事件、现象和方法对变量或指标作出具体的界定。
操作性定义直接关系到研究的可重复性、结果的可检验性及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使用操作性定义明确地表述研究指标,保证变量能够被观察、测量和重复操作。操作性定义的作用有:(1)有利于提高研究的客观性;(2)有助于研究假设的检验;(3)有利于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统一性;(4)有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比性;(5)有利于研究的评价和重复。
4、为什么研究设计要考虑研究指标?
参考观点:研究指标是表示具体研究变量(主要自变量、因变量、干涉变量)特性的项目分类和数字标准。研究变量的测量水平,即研究指标。
为了保证教育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在研究前必须进行研究设计,其中策略设计是重要的一部分,策略设计又称操作设计,即对整个研究过程的操作作一个详细的安排,就是对一些控制变量如何安排、对自变量、因变量如何操作等。要对各种变量进行控制,就要进行研究变量的识别、标定和制定变量的指标。没有研究指标,就无从控制研究的变量。无有效的变量控制,就会影响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5、试述控制无关变量的意义。
参考观点: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是研究中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选择、确定、操纵、变化的,必须使之中立化、控制的变量。
无关变量在一定程度上对研究的信度、效度、科学性带来威胁,采取一定的方法、程序来消除或控制影响研究结果正确性的各种无关变量是非常必要的。(适当举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