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中学音乐名师授课教案集

(2012-05-08 14:48:11)
标签:

教育

教育杂谈

艺术教育

艺术

音乐教学

音乐教育

分类: 音乐教案论文

   以下是我在南京学习时,参加江苏中学音乐名师论坛观摩名师授课的教案整理,与大家分享,记录比较琐碎,见谅!

 

《血色黄昏——信天游》

          苏州十中欧阳宁  特级教师

 

一、        教师用歌声提问导入课题信天游

1、师用歌声听过信天游没,没有,列举阿宝和小沈阳的歌曲例子。

播放《黄河船夫曲》,同时又视频同步欣赏。

问:谁在唱歌?船夫。与其说是在唱,其实是在,学生答:吼!()

师带生一起唱“几十几个把船来扳”,创设情景,要唱出哪个紧张有力的味道,重唱一遍。效果好。(体验情景,老师极富激情)

2、欣赏兰花花。问哪里的女孩?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如何?

第一遍欣赏歌曲《兰花湖》,刚才是吼的话,现在是诉,

生:旋律委婉、节奏是自由的。老师提醒下说完。

 3、这是陕北信天游。出示甘肃陕西和青海地理图片。

     总结:节奏自由舒展,旋律悠扬高亢,粗犷奔放。

     问:地理特点,生答千沟万壑。他们最好的抒发方法就是唱歌,解忧解疲劳。

 

二、        带问题观看电视剧《血色黄昏》

1、杜老汉唱信天游,歌词有什么?唱那些内容?

  方言对对名歌的影响(学说西北话)师生来唱“哎呦呦”“哎嗨呦呦”

称词拿掉,失去光彩很单调。“我在沟唉”和“额在沟额”对比味道。

2、高亢悠扬的旋律为什么苍凉奔放。-继续聆听钟跃民演唱的信天游。

      衬词,衬腔

信天游80%内容与感情婚姻有关系,与反抗压迫争取自由有关系。

 

三、分析地域、人文环境对信天游的影响

1、聆听《圪梁梁》。主人公秦岭与钟跃民用歌声倾诉感情。地域对信天游的影响。

秦岭歌声吼,奔放。信天游为什么高亢,因为距离远,音要高,拉得远,长。

2、展示歌谱:圪梁梁再听二遍。

乐谱分两段,一起来唱。实践。

再唱乐谱。

3师再唱。体验甩腔。突出

   三听《圪梁梁》,强调断腔,一字断,一腔断。

  师生一起唱二段歌词。

4、学生模拟情景,男生分列两边,演唱圪梁梁。

 

5、总结信天游结构特征

  喜欢用叠词衬词,乐曲上下句结构,旋律多大桥,以切分节奏为多。

 

四、 信天游风格对比

继续欣赏演唱《绣荷包》电影片段,

欣赏《绣荷包》,分析对比《圪梁梁》旋律线,归纳信天游的演唱特征,高歌如吼,长吟如诉。

 

例举两首歌乐谱,标出旋律线,直观观察曲谱的风格。

信天游的特征:高歌如吼,长吟如述

 

五、 信天游悲凉的内在原因(秦、钟对话),学生对信天游的解读。

人民对苦难的无奈,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师:是人民的一种呐喊,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一首歌。

 

师生解读信,天,游。陕北民歌的内涵。

 

六、创编师生信天游,升华审美体验。

出示《圪梁梁》歌谱。生填词,编创歌曲。

男生念出词,师带领大家演唱,那是梅园的娃儿

感受

 

七、 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声中结束此刻。

 

  

       《森林里的珞巴人》

   南京一中刘晓东    全国音乐现场课一等奖

 

一、        播放《doremi》视频,快闪动作视频。事先放置四个杯子。

听完后,学生肢体按节奏律动,有拍手也有跺脚。感受音乐节拍体验恒拍。

用筷子和杯子带领学生练习各种节奏。

学生根据节奏音响作出反应;教师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观察教师动作做出反应。

二、节奏不断变化,由简单到复杂。

听音响,

            X

Xx           xx

Xxxx          xxxx   机器人与乐感力度的对比表现。

 

出示课件,乐谱,继续按节奏拍手,营造气氛。

用陀螺转圈,感受速度快慢,生再打节拍。

站起来再感受节拍。

播放

二、        播放音乐《走进西藏》,根据节奏律动。表现肩部的表现运用。

再练习节奏,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再到四个十六音符,四分音符。

 

三、        听赏《珞巴人》A段欣赏。前面训练的音乐感觉现在与音乐吻合,身体能在音乐中有所反应。

再次聆听《珞巴人》A段,

聆听B段,情绪发生变化的音乐部分换一种身体表现方式,操作二,全班分成甲乙组。

 

四、珞巴族介绍。图片。视频。

 

   

 

            古乐回想

 

             江苏南通中学   姜维   特级教师

 

 

一、        听赏三段音乐,分辨古代乐器音色,导入本节课《古乐回想》,

二、        第一模块:

古代诗歌与音乐

1、            范唱《滚滚长江东逝水》,生回答相关问题。

   问:好在哪里。生答,气势磅礴,很有激情。

      师介绍词曲出处和意境,词作者杨昇《林江仙》。

2、            请学生朗诵《送元二使安西》,了解相关内容,感受背景音乐《阳关三叠》,用音乐烘托会更有感染力。

3、            再完整聆听合唱《阳关三叠》,感受古代诗歌与音乐的结合。

4、            老师模范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片段(用古诗朗诵的手法很精彩),同时提问此曲艺术表现形式是什么,学生讨论?

 

生答。师总结京剧、昆曲、吟诵和朗读等。

5、            生模仿朗诵《水调歌头》。

 

 

资源非常丰富,素材多。教师素质好。

 

 

            中国通俗音乐   

             南京教研室官思渡  特级教师

 

(注:通俗音乐也称谓都市民间音乐,在都市民间流传,是都市文化的产物,属于民族音乐范畴)

 

一,        导入

1、听《菊花台》,导入通俗音乐。

  2、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喜欢的通俗歌曲,视频:学生、妈妈和爷爷谈自己喜欢的通俗歌曲。

   3、请学生自己唱一下熟悉的通俗歌曲,《忐忑》齐唱。

 

三、        共同走进通俗音乐。保留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人的想法。

1、            什么是通俗音乐?

2、            聆听两个片段,李云迪《彩云追月》和沙溢萨克斯演奏。

快速二选一,从列举的答案选出答案。

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快速答案,旋律见解,节奏明快,音区适中。

 得出通俗音乐答案。

 

3、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

 A、第一阶段:27年到49年。黎锦辉介绍,听取《毛毛雨》,西洋乐队伴奏。

  《毛毛雨》谱例。

   再聆听《马路天使》。生答,聆听感受这一时期音乐情绪欢快,内容表达男女爱慕情感,

   老师用口琴演奏《码头调》,(非常精彩)

 

B、中国通俗音乐第二乐段(49年至86年)

   欣赏《青年友谊圆舞曲》,伴奏乐器手风琴,师问:音乐情绪。

   欣赏《九九艳阳天》,

      《世界是你们的》是什么风格,进行曲。质朴简朴。

如果始终风格不变,是不是能满足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边疆的泉水清又纯》。

C、86年至今。让世界充满爱和西北风挂起。强调:音乐作品从流行—流传—经典,必须具备其与时俱进的丰富内涵。

 听《让世界充满爱》。学生和乐一起演唱。台上台下老师一起演唱。

再次聆听群星《让世界充满爱》,分析音符与歌词意境的紧密结合。旋律和节奏都采用了变化重复,音域只有七度,便于演唱和流行。

为什么流传至今,请学生回答。生答:内容积极向上,凝聚着爱的主题。

再次欣赏98年群星《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分析结尾四次重复变化,第一遍女生,第二遍男生,第三遍啦啦啦的衬词,第四合唱。学生听出来,半音的提升。

甲丁的总结和86年视频。

 

通俗音乐的特征。围绕音乐视频素材,从准备的选取中音乐中选取片段,分析讨论,从这些乐曲中梳理和巩固。话筒做丢手绢的游戏。

《小城故事》邓丽君,体现时代特征,唱得甜美,既有欣赏、娱乐和生存价值。

《朋友》为什么台上下强烈共鸣产生的缘由?

学生总结。

 

 

 

 

 

        腔调情韵——高亢的西北腔

               前黄高级中学  孙煜

 

一:导入: 上去高山望平川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            歌曲上句和下句旋律进行的方向一样吗?

师示范歌曲,讲解:旋律进行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2、            歌曲的旋律内部有何特点?

音区高

 

3、            “望平川”

 

演唱《上去高山望平川》,再次引导

学生谈感受,生答苍凉质朴。

 

花儿特点:节奏宽广自由、旋律音域款管。

 

 

三、        信天游,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歌声,主要流行在陕西北部以及宁夏、甘薯、山西西部、内蒙古西南等地区。

 

    欣赏第一遍,视频带音乐《脚夫调》

 

聆听并阅读歌词并思考?

内容和情感: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寂寞、无奈苦闷、幽怨、以及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复杂心情。

 

表现手法:起兴

 

歌词特点:

 

旋律一样吗?“羊羔”中的羔字是怎样唱?歌曲的演唱会

 

聆听第二遍。

 

问;1、上下乐句旋律进行的方向一样吗?

   2、旋律内部有何特点?

师:总结信天游特征。

 

花儿与信天游的区别

 

乐句

加腔

唱法

旋律

歌词

花儿

乐句长

真假声交替

起伏跌宕,变化大,

工整押韵

信天游

乐句短

多用真声

舒展,直上直下

口语化更强,用叠词

 

 

请欣赏并判断:这是花儿还是信天游?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师带着学生一起唱。感受信天游韵味。

 

请思考:课中几首音乐作品的共性特点有哪些?

对应上下句,比兴,节奏自由,旋律音域宽、起伏大,高音有自由延长音,演唱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式,显示深沉婉转、粗犷苍凉的独特音乐性格。

 

多使用双四度进行的旋律框架:

 5 1 2 5

2 5 1 6 5

 

 

拓展:1、西部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原因

     2、上个世界八十年代

 

 

                     《花韵流芳》教案

                       徐州三中  彭冰  全国音乐现场课一等奖

 

一、        导入课程

  课前播放《击缶而歌》

由《击缶而歌》引出古代音乐及古代乐器,表现出

 

二、        听赏与体验

 

1、            听乐曲,什么乐器?

介绍古琴,辨别演奏乐器是什么乐器演奏?展示古琴图片。

生讲述:知音的故事

 

2、            出示古琴乐器实物。

       师介绍琴相关知识。龙池对凤沼。

3、            欣赏古琴曲《酒狂》,根据旋律节奏,本曲描写什么状态?

   古琴的材料:木和丝。

4、            划分为八类,八音。古人将七十多种乐器按照不同的材质归纳为八音。

   金木革石匏土竹丝

   介绍古琴时,师示范演奏古琴。

  竹,横吹笛子,竖吹箫,篪八  师吹奏竹子。

匏:笙、芋

土:缶 

皮革:鼓 鼗

木:木鱼

 

聆听:八只乐器一起演奏乐曲欣赏《八音和鸣》,分析和与合不同。

 播放《八音和鸣》,生回答有哪些乐器?

 

试着合作演奏简单的乐器,体验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

 

三、        交流与探究

1、            欣赏女子十二乐坊《奇迹》

与古代乐器不同?生答:乐器不同、节奏不同、

如何发展,汲取艺术优点。

3、

 

四、        学习与合作

   教唱《阳关三叠》,合作完成作品,感受古人离别的深情。

   探究合作表演,很好。

 

 

 

 

  专题叙事:

董筱波,江苏盐城中学特级教师

 

民族音乐鉴赏,从教材中文化内涵的方向和深度,才能借助传统和现代有效的教学方式,汲有缘

 

1、            把握音乐与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音乐的属性,音乐是文化的表象,作为属性的文化是抽象的,而作为表象的音乐是具体的。音乐的文化就像是游戏的规则,就像一种模式既规范着音乐的创作和应用。

 

2、            学会从文化角度解释音乐,从音乐角度理解文化

   欣赏戏剧,中国戏剧与古希腊悲喜剧和古印度滼剧,完全取决于审美习惯。

   一个群体创作的音乐,形成音乐文化取决于该社会特定审美习惯和艺术情趣,而这与社会的历史和人文背景相关。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音乐文化模式,其独特性

 

3、            把握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

  ●以人为本,天人合一。

 

●    乐以诗化,和谐统一。

 

 

 

  专题叙事:

缪丽君,江阴市高级音乐特级教师

 

欣赏一段视频。

 

一、        中学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

1、            成绩与不足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族音乐,但学生不喜欢民族音乐,他们只熟悉流行歌曲和流行歌手。

 

民族音乐要占音乐教学内容20%。

 

1、            教师对民族音乐有深厚情感

2、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至关重要。

 

反思:流行音乐的冲击。趋同效应 情感转移效应。

 

二、        中学民族音乐教学途径

听唱民歌,领略地方文化独特魅力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之一。反应民族和地区历史,文化、劳动、

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

 

《走进课程——高中音乐新课程》

 

品味民乐,感悟中国文化的灵动神韵

 

1、            介绍乐曲、理解乐曲途径

2、            与人文学科结合

春江花月夜:静深广美

 

3、            发挥特长生作用

   特长生与教师结合,

4、            选用乡土音乐教材

   刘天华故乡,90年代初,无锡乡土音乐教材音乐会

江阴《红楼梦》阅读与欣赏

 

5、            因地制宜,巧用资源

 

 

三、        学习戏曲,我国幅员辽阔

 

 

把课堂教学作为

学演戏曲。

国际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