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学音乐名师授课教案集
(2012-05-08 14:48:11)
标签:
教育教育杂谈艺术教育艺术音乐教学音乐教育 |
分类: 音乐教案论文 |
《血色黄昏——信天游》
一、
1、师用歌声听过信天游没,没有,列举阿宝和小沈阳的歌曲例子。
播放《黄河船夫曲》,同时又视频同步欣赏。
问:谁在唱歌?船夫。与其说是在唱,其实是在,学生答:吼!()
师带生一起唱“几十几个把船来扳”,创设情景,要唱出哪个紧张有力的味道,重唱一遍。效果好。(体验情景,老师极富激情)
2、欣赏兰花花。问哪里的女孩?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如何?
第一遍欣赏歌曲《兰花湖》,刚才是吼的话,现在是诉,
生:旋律委婉、节奏是自由的。老师提醒下说完。
二、
1、杜老汉唱信天游,歌词有什么?唱那些内容?
称词拿掉,失去光彩很单调。“我在沟唉”和“额在沟额”对比味道。
2、高亢悠扬的旋律为什么苍凉奔放。-继续聆听钟跃民演唱的信天游。
信天游80%内容与感情婚姻有关系,与反抗压迫争取自由有关系。
三、分析地域、人文环境对信天游的影响
1、聆听《圪梁梁》。主人公秦岭与钟跃民用歌声倾诉感情。地域对信天游的影响。
秦岭歌声吼,奔放。信天游为什么高亢,因为距离远,音要高,拉得远,长。
2、展示歌谱:圪梁梁再听二遍。
乐谱分两段,一起来唱。实践。
再唱乐谱。
3师再唱。体验甩腔。突出
4、学生模拟情景,男生分列两边,演唱圪梁梁。
5、总结信天游结构特征
四、
继续欣赏演唱《绣荷包》电影片段,
欣赏《绣荷包》,分析对比《圪梁梁》旋律线,归纳信天游的演唱特征,高歌如吼,长吟如诉。
例举两首歌乐谱,标出旋律线,直观观察曲谱的风格。
信天游的特征:高歌如吼,长吟如述
五、
人民对苦难的无奈,是从心底里流淌出来的。
师:是人民的一种呐喊,心底里流淌出来的一首歌。
师生解读信,天,游。陕北民歌的内涵。
六、创编师生信天游,升华审美体验。
出示《圪梁梁》歌谱。生填词,编创歌曲。
男生念出词,师带领大家演唱,那是梅园的娃儿
感受
七、 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歌声中结束此刻。
一、
听完后,学生肢体按节奏律动,有拍手也有跺脚。感受音乐节拍体验恒拍。
用筷子和杯子带领学生练习各种节奏。
学生根据节奏音响作出反应;教师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观察教师动作做出反应。
二、节奏不断变化,由简单到复杂。
听音响,
X
Xx
Xxxx
出示课件,乐谱,继续按节奏拍手,营造气氛。
用陀螺转圈,感受速度快慢,生再打节拍。
站起来再感受节拍。
播放
二、
再练习节奏,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再到四个十六音符,四分音符。
三、
再次聆听《珞巴人》A段,
聆听B段,情绪发生变化的音乐部分换一种身体表现方式,操作二,全班分成甲乙组。
四、珞巴族介绍。图片。视频。
一、
二、
古代诗歌与音乐
1、
2、
3、
4、
生答。师总结京剧、昆曲、吟诵和朗读等。
5、
资源非常丰富,素材多。教师素质好。
(注:通俗音乐也称谓都市民间音乐,在都市民间流传,是都市文化的产物,属于民族音乐范畴)
一,
1、听《菊花台》,导入通俗音乐。
三、
1、
2、
快速二选一,从列举的答案选出答案。
张明敏《我的中国心》,快速答案,旋律见解,节奏明快,音区适中。
3、
B、中国通俗音乐第二乐段(49年至86年)
如果始终风格不变,是不是能满足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
C、86年至今。让世界充满爱和西北风挂起。强调:音乐作品从流行—流传—经典,必须具备其与时俱进的丰富内涵。
再次聆听群星《让世界充满爱》,分析音符与歌词意境的紧密结合。旋律和节奏都采用了变化重复,音域只有七度,便于演唱和流行。
为什么流传至今,请学生回答。生答:内容积极向上,凝聚着爱的主题。
再次欣赏98年群星《让世界充满爱》演唱会。分析结尾四次重复变化,第一遍女生,第二遍男生,第三遍啦啦啦的衬词,第四合唱。学生听出来,半音的提升。
甲丁的总结和86年视频。
通俗音乐的特征。围绕音乐视频素材,从准备的选取中音乐中选取片段,分析讨论,从这些乐曲中梳理和巩固。话筒做丢手绢的游戏。
《小城故事》邓丽君,体现时代特征,唱得甜美,既有欣赏、娱乐和生存价值。
《朋友》为什么台上下强烈共鸣产生的缘由?
学生总结。
一:导入: 上去高山望平川
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1、
师示范歌曲,讲解:旋律进行上句由高而低,再由低而高,下句由低而高,再由高而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2、
音区高
3、
演唱《上去高山望平川》,再次引导
学生谈感受,生答苍凉质朴。
花儿特点:节奏宽广自由、旋律音域款管。
三、
聆听并阅读歌词并思考?
内容和情感:背井离乡、流落在外的寂寞、无奈苦闷、幽怨、以及思念家乡和亲人的复杂心情。
表现手法:起兴
歌词特点:
旋律一样吗?“羊羔”中的羔字是怎样唱?歌曲的演唱会
聆听第二遍。
问;1、上下乐句旋律进行的方向一样吗?
师:总结信天游特征。
花儿与信天游的区别
|
乐句 |
加腔 |
唱法 |
旋律 |
歌词 |
花儿 |
乐句长 |
有 |
真假声交替 |
起伏跌宕,变化大, |
工整押韵 |
信天游 |
乐句短 |
无 |
多用真声 |
舒展,直上直下 |
口语化更强,用叠词 |
请欣赏并判断:这是花儿还是信天游?
《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
师带着学生一起唱。感受信天游韵味。
请思考:课中几首音乐作品的共性特点有哪些?
对应上下句,比兴,节奏自由,旋律音域宽、起伏大,高音有自由延长音,演唱多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式,显示深沉婉转、粗犷苍凉的独特音乐性格。
多使用双四度进行的旋律框架:
2 5 1 6 5
拓展:1、西部民歌风格特征形成的原因
一、
由《击缶而歌》引出古代音乐及古代乐器,表现出
二、
1、
介绍古琴,辨别演奏乐器是什么乐器演奏?展示古琴图片。
生讲述:知音的故事
2、
3、
4、
匏:笙、芋
土:缶
皮革:鼓 鼗
木:木鱼
聆听:八只乐器一起演奏乐曲欣赏《八音和鸣》,分析和与合不同。
试着合作演奏简单的乐器,体验感受古代音乐的韵味。
三、
1、
与古代乐器不同?生答:乐器不同、节奏不同、
如何发展,汲取艺术优点。
3、
四、
董筱波,江苏盐城中学特级教师
民族音乐鉴赏,从教材中文化内涵的方向和深度,才能借助传统和现代有效的教学方式,汲有缘
1、
2、
3、
●
缪丽君,江阴市高级音乐特级教师
欣赏一段视频。
一、
1、
民族音乐要占音乐教学内容20%。
1、
2、
反思:流行音乐的冲击。趋同效应 情感转移效应。
二、
听唱民歌,领略地方文化独特魅力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之一。反应民族和地区历史,文化、劳动、
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
《走进课程——高中音乐新课程》
品味民乐,感悟中国文化的灵动神韵
1、
2、
春江花月夜:静深广美
3、
4、
江阴《红楼梦》阅读与欣赏
5、
三、
把课堂教学作为
学演戏曲。
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