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左传》精华释读——南蒯枚筮

(2018-08-06 07:27:40)
标签:

《左传》精华释读

南蒯枚筮

历史

文化

情感

《左传》精华释读

 

南蒯枚筮

 

春秋时期,鲁国的执政舞台一直是三桓的天下。三桓的势力和地位在鲁国无人撼动。鲁国君做梦都想除去三桓这个痼疾,多次尝试却没有成功;即便凭借孔老夫子的智慧也没办法,最后还是落得被三桓逐出鲁国的窘境。

彼时,季孙氏家族凭借其执政的优势,自主建立了费城,在筑城过程中,家臣南遗出力不少,季家投桃报李让南遗做费城长官,管理费城。到了下一代,季家由季平子继承宗主,对南遗的儿子南蒯非常轻慢,所以南蒯很不服气。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南蒯开始策划反叛。他确实是动了脑筋的,首先想到鲁国国君灭三桓的夙愿始终难以兑现,于是找到鲁昭公的儿子子仲。对他说:“我赶走季氏,把他家的钱财归还鲁国公室,你取代他的地位,然后您让我主管费城,做你的大夫。”子仲爽快地答应了南蒯。南蒯的第一个计划得以落实,开始第二个计划即说服三桓之一叔孙氏的旁支,叔仲穆子,因为叔仲穆子与三桓叔孙氏宗主叔孙昭子有矛盾。南蒯谙熟敌人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原理,成功联合到大夫叔仲穆子。至此,南蒯有了一股反对季平子的力量。正当南蒯开始实施进一步反叛计划时,子仲把情报告诉了鲁昭公。鲁昭公对征服三桓根本没有信心,想一走了之就去了晋国,子仲也随同前往。南蒯看到形势不妙,担心不是季平子的对手,就以费城为厚礼叛变到了齐国。

南蒯应该说还是很有心计的人,他除了联合公室成员外,还不忘神灵的指引,因此提前做了卜筮的功课。他用《周易》占了一卦,得到《坤》之《比》。按理说这是非常吉利的好卦,预示大事定会成功。可是,子服惠伯却给他泼了冷水,他告诉南蒯:“我曾经学过《周易》筮卜,如果是忠信的事情就可以象卦辞预测的那样,不然必定失败。子服惠伯解释说,外面强盛内部温顺,这就是忠诚。用和顺来实行占卜,这是信用。所以说:‘黄色的裙子大吉大利。’黄,是内衣的颜色。裳,是下身的服饰。元,是善的首领。内心不忠诚,就和颜色不相符合。在下面不恭敬,就和服饰不相符合。事情办理不善,就和标准不相符合。内外和谐就是忠诚,按照诚信行事就是恭敬,诚心培养上述三种德行就是善,不是这三种德行就无法承担卦辞的预测。再说《易》不可以占卜凶险的事情,你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事,而且身居下位能不能恭敬。中美就是黄,上美就是元,下美就是裳,这三样都具备了才符合卦辞的预测。假如还有缺失,占筮虽然吉利,肯定也是无济于事的。”

本来南蒯卜筮到了大吉大利的卦,但是,却不能按易卦的爻辞去解释,这是《周易》占卜的别出心裁的解读。按照子服惠伯的说法,在《周易》的体系中,遇到的吉利卦也好,凶卦也好,都要与占卦人行为的卦象相符合,才有易卦所指示的结果。子服惠伯的分析是非常透彻明了易懂的。《周易》中《坤》六五爻辞:“黄裳,元吉。”意思是:换颜色的下装,大吉。卦象是:女主人穿着黄色的裙子,大吉。黄色裙子是非常吉利的颜色,是好兆头。古代做什么事,对应什么穿着。穿黄色的裙子绝对不是做凶险事情的装束。《坤》卦卦象,女人,皇后,大臣之象;又是温润、柔顺、厚德之征。南蒯要造主人的反,不可能担当《坤》之《比》的卦象。依据《周易》卜卦这一规律,遇到与占卦人不相符的吉卦,可以解作相反的断卦,就是遇吉断为凶,遇凶断为利。这种事情在《左传》是第一次听到,而且事实上印证了这种解读千真万确——南蒯没有听子服惠伯的劝告,决意实施他的反叛计划,结果极不顺利,想献给齐国的费城被季平子用计收回,南蒯以失败告终,只身逃到齐国从此销声匿迹。

《左传》还不仅仅从卜筮推演上找到人必须弘扬真善美的依据,还在民情民意表达上发掘素材。我们看到南蒯将叛之时“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深思而浅谋,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有人矣哉!’” 他的家乡有人知道此事,走过他门口,叹了口气说:“忧愁啊,愁啊,忧啊!想法高而智谋浅,关系近而志向远,作为家臣却想为国君图谋,要有能人才行啊!”看来民心思治,反叛不得人心,而且一个小小家臣要做国君都做不了的事,连老百姓都看出来不能成功,说明南蒯行事是缺乏广泛社会基础的。南蒯“将适费,饮乡人酒。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已乎已乎,非吾党之士乎!’” 南蒯要到费城,请乡里人喝酒。乡里有人唱道:“我有块菜地,却生长了枸杞啊!跟我走的是大男子呵,不跟我走的是鄙陋的人呵,背弃他亲人的可耻呵!得了得了,不是我们一伙的人呵!”连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都被人嗤之以鼻,你想想看南蒯还有容身之地吗?他之所以难以在世上立足,根本原因是他违背仁德不自量力私欲膨胀包藏祸心,这样不得民心怎么能成就大事呢!

我们读读《左传•昭公十二年》有关文字(附白话):

季平子立,而不礼于南蒯。南蒯谓子仲:“吾出季氏,而归其室于公。子更其位。我以费为公臣。”子仲许之。南蒯语叔仲穆子,且告之故。

季悼子之卒也,叔孙昭子以再命为卿。及平子伐莒,克之,更受三命。叔仲子欲构二家,谓平子曰:“三命逾父兄,非礼也。”平子曰:“然。”故使昭子。昭子曰:“叔孙氏有家祸,杀适立庶,故婼也及此。若因祸以毙之,则闻命矣。若不废君命,则固有着矣。”昭子朝,而命吏曰:“婼将与季氏讼,书辞无颇。”季孙惧,而归罪于叔仲子。故叔仲小、南蒯、公子憖谋季氏。憖告公,而遂从公如晋。南蒯惧不克,以费叛如齐。子仲还,及卫,闻乱,逃介而先。及郊,闻费叛,遂奔齐。

南蒯之将叛也,其乡人或知之,过之而叹,且言曰:“恤恤乎,湫乎,攸乎!深思而浅谋,迩身而远志,家臣而君图,有人矣哉!”南蒯枚筮之,遇《坤》三之《比》三,曰:“黄裳元吉。”以为大吉也,示子服惠伯,曰:“即欲有事,何如?”惠伯曰:“吾尝学此矣,忠信之事则可,不然必败。外强内温,忠也。和以率贞,信也。故曰‘黄裳元吉’。黄,中之色也。裳,下之饰也。元,善之长也。中不忠,不得其色。下不共,不得其饰。事不善,不得其极。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且夫《易》,不可以占险,将何事也?且可饰乎?中美能黄,上美为元,下美则裳,参成可筮。犹有阙也,筮虽吉,未也。”

将适费,饮乡人酒。乡人或歌之曰:“我有圃,生之杞乎!从我者子乎,去我者鄙乎,倍其邻者耻乎!已乎已乎,非吾党之士乎!”

平子欲使昭子逐叔仲小。小闻之,不敢朝。昭子命吏谓小待政于朝,曰:“吾不为怨府。”

【季平子即位后,对南蒯不加礼遇。南蒯对子仲(公子慭)说:“我赶走季氏,把他的家产归公,您取代他的地位,我带着费地作为公臣。”子仲答应了。南蒯告诉叔仲穆子(姬姓名小谥穆,即叔仲小,叔仲带之子),同时把原因告诉了他。

季悼子死的时候,叔孙昭子由于再命而做了卿士。等到季平子进攻莒国得胜,昭子改受三命。叔仲穆子想要离间季氏和叔孙氏两家,对平子说:“三命超过了父兄,这是不合于礼的。”平子说:“是这样。”所以就让昭子自己辞谢。昭子说:“叔孙氏发生家祸,杀死嫡子立了庶子,所以婼才到了这一步。如果是因为祸乱而来讨伐,那么我听从命令了。如果不废弃国君的命令,那么本来就有我的位次。”昭子朝见,命令官吏说:“婼打算和季氏打官司,写诉讼辞的时候不要偏袒。”季平子畏惧,就归罪于叔仲子,因此叔仲穆子、南蒯、子仲就打季氏的主意。子仲告诉昭公,就跟随昭公去了晋国。南蒯害怕打不赢,带了费地叛变到了齐国。子仲回国,到达卫国,听到动乱的情况,丢下副使先行逃回国内,到达郊外,听到费地叛乱就逃亡到齐国。

南蒯将要叛变的时候,他的家乡有人知道情况,走过他门口,叹了口气说:“忧愁啊,愁啊,忧啊!想法高而智谋浅,关系近而志向远,作为家臣而想为国君图谋,要有人材才行啊!”南蒯不提出所问的事情而占筮,得到《坤》卦变为《比》卦,卦辞说,“黄裳元吉”,就认为是大吉大利。把它给子服惠伯看,说:“如果有事情,怎么样?”惠伯说:“我曾经学习过《易》,如果是忠信的事情就可以符合卦辞的预测,不然就必定失败。外表强盛内部温顺,这是忠诚,用和顺来实行占卜,这是信用,所以说‘黄裳元吉’。黄,是内衣的颜色。裳,是下身的服装。元,是善的第一位。内心不忠诚,就和颜色不相符合。在下面不恭敬,就和服装不相符合。事情办理不好,就和标准不相符合。内外和谐就是忠,根据诚信办事就是恭,崇尚上述三种德行,就是善,不是这三种德行就无法承当卦辞的预测。而且《易》不能用来预测冒险的事情,您打算做什么呢?而且能不能在下位而恭敬呢?中美就是黄,上美就是元,下美就是裳,这三者都具备了才可以合于卦辞的预测。如果有所缺少,卦辞虽然吉利,未必能行。”

南蒯将要到费地去,请乡里的人喝酒。乡里有人唱歌说:“我有块菜地,却生长了枸杞啊!跟我走的是大男子呵,不跟我走的是鄙陋的人呵,背弃他亲人的可耻呵!得了得了,不是我们一伙的人士呵!”

季平子想要让昭子赶走叔仲子。叔仲子听到了,不敢朝见。昭子命令官吏告诉叔仲子在朝廷上等待办公,说:“我不充当怨恨聚集的角色。”】

 

                                    2018.08.0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