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坎坷云南游(一)重亲重庆

(2023-11-24 09:12:22)

坎坷云南游

(一)重  亲  重 

千里逐梦游云南,

清风送爽彩云伴,

无边光景令人醉,

辉煌历史不一般。

金花、诗玛誉四海,

孔雀妙舞赛天仙。

但愿天公重抖擞,

风清气正还人间。

大外孙考上了宜昌市一中,全家皆大欢喜,特地相约去云南旅游。2016年7月29日早上,宜昌上空火球般的太阳开始发威,我们乘10点10分的动车前往重庆。动车上一片凉爽,估计与我们的旅游目的地云南的温度差不多。

虽然年届七十的我是第一次去云南,但是早在学生时代,就多次听说了“春城昆明”“四季如春彩云南”的美名及诱人风景。还从电影里看到了仙境般的苍山洱海、美丽的“五朵金花”、“阿诗玛”。我早已把云南看作了准故乡。一方面,是因为在地域上我的故乡贵州与云南被统称为云贵高原;另一方面,在抗日战争中,云南是抗日的坚强大后方,是抗日将士的训练地,是杰出知识分子的摇篮。我父亲在抗日战争中,曾是赴缅抗日远征军的一员,他的名字已经刻上了云南腾冲的抗日将士名录墙,我们这次赴云南,也可以吊唁父亲及所有的抗日英灵。

29日下午2点44分到达重庆火车站。在重庆工作的侄儿开车来,将我们接到宾馆。然后就去侄儿家拜访,见到了活泼可爱的五岁的侄孙康康,便与康康逗乐。晚饭就在楼下的一家餐馆就餐。该餐馆价廉食美,代表了重庆的饮食文化。

7月30日上午,太阳将天空刷新,远山绕着白云。侄儿开车来,带我们去游览沙坪坝的大学城,参观四川美术学院(后文详述)。

下午,我们游览了儿时曾经留下过家庭合影照的琵琶山公园。1956年代,从琵琶山公园俯瞰,重庆市尽收眼底,尤其是规模宏大,古色古香的“西南人民文化宫”,屋顶与北京的宫殿相似,备受懂建筑的父亲称赞。该文化宫于1952年建成,有当时主持西南工作的邓小平的亲笔题字。下面是1956年我家在琵琶山公园的合影,父母亲带着我(左一)和哥哥(右一)以及两个妹妹。背景可见尖顶仿古建筑的“西南人民文化宫”,现在叫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坎坷云南游(一)重亲重庆

图为这次旅游在琵琶山公园与两个老姊妹以及大女儿、大外孙的合影(2016年)。现在的合影背景全是鳞次栉比的楼房。

坎坷云南游(一)重亲重庆

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1956—1958年),我的父母在重庆市南岸区涂山畔的冶金干部学校工作,我和哥哥在清水溪小学上学。留下了很多难忘的记忆,已经隔了一个花甲子,重温旧梦,感叹唏嘘。游过琵琶山公园后,就到江南去游览涂山寺、涂山亭。

当年,涂山上有一个涂山亭,亭子旁边有一根古代的铁杆,直径约有十几公分,高约十多米,外面虽然有锈,但很牢固。小时候,我常在书上看见“松涛”一词,不太理解,到了涂山亭上才真正体验到松涛的滋味。有松涛的时候风并不大,宁静的松林忽然由远而近传来哗哗的水声,声音越过头顶逐渐放大,循环扩张,最后就像古诗中的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夜半潮”(唐·赵嘏《钱塘》)气势磅礴的声音震撼心灵(下图是1956年时的涂山亭)。

坎坷云南游(一)重亲重庆

我们上学、放学还要经过离涂山亭旁边的一个大庙(当年叫“真武山”,现在叫“涂山寺”)。当时,这个庙里老少僧众济济一堂,每日早晚颂经,朗朗之声,沁人心脾。遇上佛教节日,还要给菩萨缝制新衣。庙里各个殿堂里有不同类型的神像,那些手执兵器、面目面目狰狞的武神使我们胆怯。殿堂之外,种了很多花草,给庙里增添了生机和色彩,又使人感到亲切。

坎坷云南游(一)重亲重庆
坎坷云南游(一)重亲重庆

上面是我们在涂山寺门前的留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