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枝江
三、弥陀佛光重辉煌

唐朝年间,有位老僧云游至江口镇时,见群湖珠联,菱藕飘香;宝积岗上祥云缭绕,白鹤翱翔,三面环湖,滨临长江。便决定在此修行,自称弥陀。弥陀行善积德,救苦救难,四处化缘,积攒建寺。弥陀圆寂后,人们就称该寺为"弥陀寺"。后人相继增修,形成了雄伟壮观的古刹,有殿堂楼阁百余间。尤其是寺内的歌舞楼,是其他寺庙所罕见的。鼎盛时期僧人多达四百余人。

1934年,昌明法师17岁时,在江口镇弥陀寺剃度,在此度过了最初的修行生活。昌明法师出生于枝江县瑶华乡一个农民家,俗姓曹,名志秀。自小聪慧勤奋,曾求学于私塾,得以修学四书五经。

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强占弥陀寺作为军营和马厩,寺庙遭到日军蹂躏。
1949年春,枝江县长陶君彦前往荆州章华市,礼请昌明大师出任弥陀寺方丈。
1953年秋,枝江县人民政府征用弥陀寺作为粮食仓库。弥陀寺方丈昌明大师前往武汉归元寺修行。

1955年枝江县并入宜都县。1960年,宜都三中迁入弥陀寺,弥陀寺的古朴壮观和宜都三中春风化雨般的熏陶,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学子心底,期望国家富裕后,学校迁到新建的校园,恢复弥陀寺的尊容。1962年,恢复枝江县,仍在弥陀寺的宜都三中相继改为江口中学、枝江三中。1979年秋,弥陀寺被拆除,修建教学楼。
1960年,昌明大师前往中国佛学院学习。两年后,昌明大师回到归元寺任监院。后来,又代表中国参加世界佛教文化交流。昌明大师一直为重建弥陀寺呼吁筹措,终于实现。大师于2017年圆寂,终年90岁。

2010年,已经断绝香火近半个世纪的弥陀寺,由武汉归元寺首拨3000万元,于枝江市近郊的金山林场及金湖公园旁重建。重建的弥陀寺金碧辉煌,殿堂壮观,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阁、斋堂、延生堂、客堂等一应俱全。

我与家人曽于2019年4月7日、2019年12月22日,两次前往新建的弥陀寺与金湖公园游览。走进弥陀寺,皇天佛地,庄严肃穆,深邃宁静,荡涤心灵。家国情怀、寒窗旧梦一起涌上心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