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深山劝学

31.
一到学校,我教两个班的数学及体育,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班主任就像一个生产队长,除了种好自己班上的半亩地外,还要轮班上山为厨房砍柴。此外,还要带领学生搞“勤工俭学”:修整公路、挖药材、采集山货……尤其是每年秋天,野板栗成熟了,我就和学生背着背篓,拿着长竹竿,一座山一座山地打板栗。傍晚,背着沉甸甸的板栗到供销社去贱买。勤工俭学的收入除解决学生的书本费外,还可以补贴学生的伙食。基本上是上午上课,下午劳动。如果劳动任务重,就全天劳动,停课劳动非常频繁。
尽管读书几乎不要钱,学生上学仍然面临很多困难。第一是要从家里带包谷面和干菜交给厨房(抵扣伙食费)。有些困难学生家里没有足够的包谷作为主粮,是将土豆和包谷混合作为主食,学生带走包谷面后,家里就只能吃土豆。再加之劳动多,上课少,毕业后仍然回生产队劳动,导致少数学生因家贫而辍学。
学生辍学,上级要求班主任到学生家里去走访,劝说他们复学。榛子区山大人稀,谷深林密,家访没有向导,在深山野岭中边走边问。最远的一次家访, 经过一个叫“青龙口”的地方,看见半山腰上有一个巨大的水帘洞。
沿着林中的羊肠小道走了大约一个多小时,才看见前面有一片开阔地,有牛羊的鸣叫,有农民在地里劳作,真有世外桃源的风味。我快步走去向农民打听要找的两个女学生。农民一指,其中的一个女学生正在地里劳动。我走到该学生的劳动处,劝她复学。她腼腼腆腆,好久才说不上学。她的家长又不在旁边,家离农田还有好远。旁边的农民才帮她解释,说这两个学生的家庭情况特殊,肯定是不能去上学了。我看天色不早了,回去还要走那么长的危险路,便返回了。
还有一个辍学的男生叫严传芳,家住在一个大岩洞里面。岩洞用苞谷杆隔成两部分,一边是牛圈,一边是人窝。我去的时候,学生上山放牛去了。洞里只有一个老婆婆,坐在半明半灭的火堆旁煨药,药味和浓烟充满了岩洞,熏得我眼泪直流。老婆婆说家里缺乏劳动力挣工分,工分少就分不到够吃的粮食,学生没有足够的粮食带到学校去,只能在家里凑合着吃。这个学生也没有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