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世外桃源
从房县乘车前往竹山县调查。快到竹山县城时,从盘山公路往下看,县城鳞次栉比的房屋掩映在绿树丛中,周边被蓝莹莹的河水围了大半圈,好一幅宁静优美的山水画!我平生爱游泳,看见如此好水,真想跳下去游个痛快。

在竹山县,我们分成几个小组下乡去调查,我和雷老师被分在离县城有几十里水路的田家区。第二天上午,阳光明媚,我们和老百姓一起乘上一只小木船顺流而下。船工一路吆喝着摇着双桨,沿河两岸的树丛房舍绵延不断,跳跃的河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古人的词句顿时涌上了心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我实在按捺不住自己的激情,请求船工让我来划船,船工欣然应允。站在船头划起双浆,两岸的景色迎面而来,就象电影里的一幅幅画面,应接不暇。
在田家区政府所在地,有关领导当晚就召集了文教干部开会。与会成员作了认真的汇报,我们认真地记笔记,直到半夜才散会。当地干部迫切希望我们迅速向上级领导反映他们的要求,尽快改变山区教育的落后面貌。
我们持有省革委会的证明,沿途受到群众的热情接待。群众把我们当作“省里派来的人”,给我们说很多掏心窝的话,切盼我们给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殷殷之情,令人动容,我们只能好言宣抚。此行品尝了钦差大臣的滋味,深切地感到国家官吏深入基层的必要与重要。
在竹山调查完后,我们的教育调查计划就完成了,决定迅速返回武汉。当时,鄂西一带公路运输还不畅通,就从竹山乘小木船沿河顺流向十堰进发。途中,山水陡涨,有人怕翻船,坚持要弃船步行。我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武陵人缘溪行,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的轶事,心想下船后说不定会有奇遇。
好不容易翻过几座山,到了最高的山顶,眼前突然出现了大片果园,尤其是桃树成片,桃花与鲜桃相互映衬,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的诗:“人间三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精神为之一振,视野豁然开朗。

走不多远,见一栋长长的土房子,房子周围的空地上有一排排的蜂箱,蜜蜂在树丛中翻飞,发出和谐的嗡嗡声。走进屋内打听,才知道这里是个国营林场。我们就在此吃午饭。饭后精神饱满,不一会就走到山下的公路上。沿公路走,途中经过了八堰、九堰,才到十堰。当时的十堰有区公所,只有公路旁的几间土房子(若干年后,竟然建成了全国有名的汽车城)。我们在十堰区公所住了一夜之后,又乘车前往丹江口。

在丹江口参观了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利枢纽,有关人员带着我们在大坝上瞭望,大坝的上游是浩渺的水库,水库中的青葱小岛如蓬莱仙山。往下游望去,从大坝泄出的洪流翻起滔天白浪,混入汹涌的江水一泻千里。在坝顶参观后,又下到大坝的内部参观发电厂,我这才知道,发电厂在大坝的腹中,硕大的电厂内躺着几台巨型圆盘电机在运转,并没有多大的声音。我想,如此先进的设备能多有几个就好了!果然,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升级版在宜昌出现了:葛洲坝电厂、三峡大坝电厂正在为飞速发展的中国输入强大的动力。现在,丹江口大坝又加高了许多,丹江口水库的清水已经调往京津冀一带。
从丹江口坐车到襄樊,气温比山区高多了,我们这才脱下了冬装。在招待所里,意外碰到了我班的同学,说武汉的“钢”、“新”两派的斗争又趋激烈。我们惴惴不安地回到武汉,还是将写好的汇报材料交了上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