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运气总是看着你溜走

(2014-07-16 17:23:09)
标签:

转载

分类: 事业
隆重推荐西安欧亚学院黄鑫老师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看到的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老师,看到是中国民营教育顶级院校的风采,为黄老师加油,为欧亚学院喝彩!

各位老师好,我是黄鑫,来自通识教育学院。

之所以很多老师认为我与众不同,是因为在我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逆袭”的味道。因此,他们总是戏谑地称我为逆袭小天王

今天,我要借此机会,跟老师们分享我来到欧亚学院的3个小故事。

[转载]运气总是看着你溜走

故事一:

400

这是我098月来到欧亚学院做辅导员时,每月工资减去房贷后剩下的金额。

老师们会发现这些钱并不足以支撑我每月的生活开支。

我的家人和朋友对此非常不解,他们会问:身为研究生、又是个男人,你为何选择在民办院校当辅导员?连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了,你究竟图个什么呢?

因为生活和家庭上的压力,我也陷入了两难困境:究竟该继续留在欧亚学院,坚持自己当高校老师的梦想?还是向现实妥协,去选择一份报酬更高或者更体面的工作?

有一天,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我的生活变成什么样子,我的家人和朋友才不会担心?

如果我每个月能拿7000-8000元,还可以有正常的寒暑假,同时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我的父母还会为我的工作担心么?

我想他们不会的。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欧亚学院就有这样的老师。

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我不能够在欧亚学院成为这样优秀的人,我在其他的地方一样不会出色。所以,欧亚学院没有问题,是我自己有问题。

从那时开始,我便相信只有着眼于自我的不断成长,才会实现我在生活上的逆袭。

我想起在接受新员工培训时,人事处的领导曾给我们出示过这样的一张PPT。意思是欧亚的员工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可以自由的在教辅类(辅导员,行政等)、技术类(专职教师,课程负责人等)、管理类(院长助理,分院院长等)这三种工作间自由进行转换。

当然,自由是要加引号的,因为各种转换都需要有能力做前提,如果没有相应的能力,所有的通道都会被封锁。

于是,我便开始思考如何从一名辅导员转成专职老师。

除了做好辅导员的本职工作,我积极申请行政兼课的机会,并在学生里获得好口碑,同时,我根据自己的学科背景,积极与相应分院领导及人事处领导沟通,借此证明我有能力站上讲台,并且可以把课上好。

我很幸运,我做到了。

这便是我跟各位老师分享的第一个小故事,我是如何意识到自己的困境,并结合学校的相关政策,完成了第一次的身份转变。

 

[转载]运气总是看着你溜走

故事二:

去年6月份,我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参加第三届全国批判性思维研究会。各位专家在会后商量未来几届的全国性会议该在哪里召开。我找了一个机会,劝说各位专家,希望他们将未来的全国性批判性思维研究会放在欧亚学院举行。

正当我陈述理由的时候,一位来自教育部的老师打断了我:

“这位老师,你知道你这么做意味着什么?

“是的,我知道。”我向她点点头。

“那你说说看,这都意味着什么?

“要在欧亚学院举行全国的批判性思维研讨会,首先需要一大笔资金,其次需要校领导从上到下的支持。最后,欧亚学院要有足够的接待能力。我回答道。

那位老师继续追问:看来你清楚,但是就凭你,你能做到这些么?

“是的,我能做到。我微笑着回答她。

·····

在场的老师们都非常惊讶。

他们都在想,就凭我这样一个看起来没有什么城府的普通老师,就敢夸下海口?

 

我之所以敢这么说,是因为我心里很清楚,欧亚学院有着明晰的愿景和价值观,如果老师们所做的事情,能够很好的达成相应的目标和目的,如果老师们所做的事情,能够加快学院愿景及价值观的实现,我们就可以得到学院领导资金和政策支持。

因为,他们没有理由拒绝我们。

这次会议之后,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教育研究会的各位专家们都很惊讶于欧亚学院的执行力和魄力。并且非常感叹在欧亚学院一个普通老师会有这样的权利。同时,他们开始对欧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要知道,很多人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我们。

这次谈话的结果是:

今年5月份,来自加拿大、北京、武汉的三位专家亲临欧亚学院考察我们的接待能力,并参加由通识教育学院举办的首届批判性思维视野论坛。专家表示在未来3-5年内,会将全国性的会场安排在欧亚学院。

要知道,共同申请该项会议举办权的高校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这样的一流名校。

这是我的第二个成长故事:我是如何反思学院的价值观和愿景,从一个政策的被动执行者,转变成一个能够影响学院决策的人。

 [转载]运气总是看着你溜走


故事三:

我目前跟武汉工程大学的张志老师(张老师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网络上的PPT达人和营销专家@秋叶)合作,通过秋夜青语这个微信公众平台,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技术作为教辅手段引入批判性思维的课程中。

这项尝试引发了一系列的品牌效应。

其中一项内容是每周面向72000名粉丝推送的独立思考教程。独立思考教程的撰写,全部依据微信后台提问的真实案例。同时,我们还在教程中布置互动作业,让学生能够学有所用。

坚持完成互动作业的不仅仅是欧亚学院的学生,还有来自东北财经大学,武汉大学,浙江财经大学等名校的学生,还有世界500强的职员。

这一合作和尝试引起了陕西省教育厅的关注,他们还进行了追踪报道。我们的课程团队也申请了相应的科研课题。

对我来说,更为重要的一项里程碑事件是我和秋叶老师在秋夜青语里推送的独立思考教程,已于今年5月集结出版。书名是《学会独立思考(学习篇)》。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本书的首印10000册已经全部卖光。

 

这个时候,无论在网络中,还是在现实生活里,都会有人问我:

“为什么秋叶要和你合作?”

“全国能写一手好文章的人多得是,为什么是你?”

是啊,为什么会是我?

 

其实,所有提问的人忽略了这样一个背景,秋叶老师在跟我合作的同时,也是跟欧亚学院合作。

要知道,并不是每个院校的老师都会玩儿微博和微信,并不是每个院校的领导都同意将微信和微博引入教学。

换句话说,并不是每个院校都积极的迎接网络时代的到来,并作出改变。

但欧亚学院恰恰相反。我们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尝试正不断地引起全国各大高校的注意,并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力。

而这种影响,往往超出老师们的想象。

除了我的专业知识和表达能力之外,正是是欧亚学院这种开放、新锐的变革趋势,让秋叶老师选择和我合作。

 这是我的第三个成长故事:我是如何积极拥抱网络时代的到来,并寻找合作伙伴,从一个普通教师,转变成教育的革新者的。

上面的三个故事,分别对应了我进入欧亚学院以来从“辅导员”到“专职教师”到“课程负责人”再到书籍作者的身份转变。

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引发老师们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在一个崇尚变革和勇于尝试的大环境下,是否有那么一些平台和机遇正在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和运用?而一旦抓住了这些平台和机遇,就可以满足你我对于职业上的追求,也可以实现我们在生活上的憧憬和梦想。

其实,我的三个故事背后,有着一条清晰的思考逻辑:

我总会主动思考现实中的困境,并分析当前的环境中有哪些资源可以帮助我解决问题,最后抓住机遇,实现自己的梦想。

希望这个思考过程能够帮助到大家。

谢谢。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