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行动学习的误区?

标签:
广西行动学习误区4d规避教育 |
分类: 心智 |
作为行动学习的学习者、参与者、践行者,行动学习为所在的组织与客户带来了巨大价值,同时也改变了个人规划战略、管理业务,带领团队,培训授课的风格。作为一种学习理念与方法的获益者,希望行动学习能够为更多的组织与个人带来价值。同时也目暏了目前企业界、培训界、教育界对于行动学习理解与应用误区,通过本文与大家交流探讨,与行动学习路上有缘人,共同推进行动学习。
误区一:行动学习理论化误区
- 误区分析:行动学习,具有很深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背景,有些讲师过度重视行动学习理念研究,陷入流派之争,而忽略了其最大价值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与人员能力提升。
- 误区规避:
-
- 韦尔奇说过:群策群力(GE的行动学习)的基本概念都一样,那就是把大家找来,把管理或业务难题丢给他们,放手让他们去想新点子以找出改进的方法,然后立刻决定要实施哪个方案,并且边做边学。
- 形象通俗来说:行动学习如内衣,每人都必须要穿的,但是没有必总是拿出来让人看。
- 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转化,并通过实践促进理论的含金量;
- 每次行动学习,规定最少的时间介绍学习理论;
误区二:行动学习工具化误区
- 误区分析:行动学习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工具,可以帮助催化师与学员更好进入研讨、思考状态。但有些催化师,过度重视工具本身介绍,忽略了学习内容与工具的关联,忽略了学员的可接受程度,将培训过程变成了“工具秀”。
- 误区规避:
-
- 催化师日常重视工具研究与打磨,并将工具进行分类,掌握不同工具的使用背景与应用模式。
- 在实施培训中,工具的介绍与引导以满足研讨为标准,引导学生对于研讨内容的关注,而不是对于工具本身的关注;牢记:工具为“文”,内容为“质”,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工具如剑,初级催化师,手中有剑,心中无剑;有经验的催化师,手中有剑,心中亦有剑;大师,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天下万物皆可入剑!
误区三:行动学习标准化误区
- 误区分析:现在,有的培训公司推行从名称、工具、流程、内容的标准化行动学习。这是对于行动学习的很大误解,行动学习在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模式,没有一个标准可以“一以蔽之”,当我们描述某样东西“可能”是什么样子时,很容易就变成成描述它“一定”是什么样子。
- 误区规避:
-
- 为你企业的行动学习定义一个全员容易理解与接受的名字;
- 有意识地建立适合你企业的行动学习流程、工具;
- 探索将行动学习融入到组织业务中最有效的方式,可以从“低垂的果实入手”,然后融入业务,影响战略;
- 行动学习在你企业远处不在又无处可寻时,她就是你的了;
误区四:行动学习外包化误区
- 误区分析:有些企业引入行动学习时,借鉴引入培训课程的模式,整个项目由外部老师为主导,没有建立内部行动学习团队与运行的能力。没有内部造血能力,外部老师一走,行动学习自然就停止;
- 误区规避:
-
- 与引入咨询或ERP一样,引入行动学习体系,将其做为企业内部核心能力;
- 培养内部行动学习首席顾问、催化师;
- 培训各层管理者了解行动学习的关键点,让高层掌握发布命题与现场确定的技巧;
误区五:行动学习技巧化误区
- 误区分析:广西一位大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说,以前引入行动学习,感觉有很多技巧,不好掌握。
- 误区规避:始终以企业实际问题为中心,让知识、专家、工具、技巧始终围绕问题。对于催化师来说,客户没有感觉到在开始行动学习,其实已经融入其中了,是很高成就。
误区六:行动学习独立化误区
- 误区分析:一些企业,行动学习从开始推广到应用,一直保持比较小的范围试点,由人资或企业大学推广,而始终没有进入企业的核心运营体系,没有获得各层次的了解与参与。
- 误区规避:行动学习必须探讨企业实际问题,一定要以业务部门为主,一定要使行动与学习成为一体;
误区七:行动学习课程化误区
- 误区分析:有些企业,将行动学习当成一门培训课程,而不是企业一套问题解决、高效决策及人才培养的体系化机制。
- 误区规避:企业引入的不是行动学习课,而是引入行动学习运行体系,建立内部行动学习文化与队伍;
误区八:行动学习运动化误区
- 误区分析:在中国,很多事会做成运动化,行动学习也没有免俗。如果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与要求,亦可。但是如果要真正成为核心能力,就要少做“皇帝新装”的举措!
- 误区规避:
-
- 可以充分利用“运动”所带来的资源促进行动学习在组织启动;
- 利用“运动”机会建立专门推进实体或虚拟团队;
- 充分利用“运动”,发起高管重视的话题推进行动学习;
误区九:行动学习神魔化误区
- 误区分析:有些企业或培训公司,将行动学习神化,认为行动学习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不论什么样的会议、培训与课程都采取行动学习。相反,有些培训师或企业,将其魔化,甚至出现从来没有参与过正式行动学习或组织过行动学习,就批判打击,将“孩子与脏水一同倒掉”!
- 误区规避:
-
- 首先在意识上要认识到:不要与工具治气,工具没有过错,能不能用好,取决于人。不是工具创造价值,而是人让工具创造价值。
- 开放心灵,参与,分享,质疑,优化,从其善者从之,不善者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