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学习笔记(一)
(2009-09-13 11:10:01)
标签:
考研六经本心mba预算杂谈 |
分类: 心智 |
- 战略的根本是思维方式
-
- 战略的三种命运:一是束之高阁;二是局部偿试去执行;第三种是最差的,战略制订过程中很多假设和结果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没有系统的检讨和反思;
- 战略在根本上应该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商业过程的团队的思维方式。战略制度的过程,无论花多少钱请咨询公司来做,还是花多少时间自己下研究,其实都是形式,战略过程是开启团队思考的过程,关健的是团队是是否由此进入了不断系统地思考战略的状态,只有这样,战略才能与组织架构、与执行形成有机的整体。
- 集团总部的定位
-
- 集团企业的总部必须是学习型的组织,因为这是组织的大脑。每天看书,每天做作业,不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不断思考和不断地搜寻信息,对外界变化迅速反映的组织。
- 集团职能部门的功能,就是服务与支持的功能。职能部门要将息的位置放得实一些,低一些,低到尘埃里开发花来,“见到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喜欢的,从尘埃里开了花来”
- 美国人从来不讲外汇储备,他自己的货币就是外汇储备。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我们的民族在国际分配体系中就永远处于弱势。
- 任何一个企业中,最核心的是选企业经理人,这是企业管理的起点。
- MBA教育的误区
-
- 很多人学过MBA,一般都有一二十门课,看起来挺丰富,可以随便选,但是这些课实际上是没有联系与逻辑的。他没有给你讲企业到底怎么回事,没有建立财务和人是什么关系,人力资源和战略是什么关系,战略和评价是什么关系,选择经理人和战略是什么联系等概念!
- 没有一个人把MBA20多门课之间的真正关系讲一讲,或是帮助你分析一下在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公司,你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应该如何从一个整个的,大的架构里面找到你的位置!企业与经理人需要建立一个逻辑思维!
- 企业培训的定位
-
- 企业培训要有课程,有时间,有对象,有培训人员和队伍,像一家学校一样,大家喜欢去上课,有收获。
- 与学校不同的是,培训要与团队建设,工作方法,决策形式逐步结合起来,应代表一种科学,系统,参与,投入,透明,团队共同提高的工作态度和方法,从根本上改善组织的工作气氛和习惯。
- 管理哲学中的物质与精神
-
- 哲学是世界观的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是各种学科的抽象总结。哲学同时是讲人和自然的关系,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 具体到一个企业,我们是用唯物还是唯心,精神还是物质来管理企业呢?我们一讲到企业,说的多是物质方面的东西:企业的资产、资产负债表、企业的产品、成本、企业的组织架构,甚至谈到企业里的人,也只是作为一种物质来看待。
- 相反,精神因素的作用在企业里往往被忽视了!一个企业过于物质化,即使有很好的资产和不错的财务基础,也会慢慢变得比较沉闷,很难有非常好的发展!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
- 陆九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或问先生:何不著书?对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陆九渊集》,《语录》)
- “信而好古”就是“六经注我”,“述而不作”也就是一定意义的“我注六经”了
- “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是有内在关系的,学习六经,从中体会其中的道理,自己的理解也就是“六经注我”,在不断的学习认识中形成自己认识,也就是“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过程,就是“我注六经”,二者是紧密结合的;
- 人的本心合于天理,一个人只要能够自己发明本心,那么就与往昔圣贤等同了。因为往昔圣贤也不过是能够发明本心、合于天理罢了。其间的差别只不过是时间上的先后,六经也不过只是作为帮助印证自己发明了本心的文献资料而已。
- “《易》也者,志吾心之阴阳消息者也;《书》也者,志吾心之纪纲政事者也;《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礼》也者,志吾心之条理节文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诚伪邪正者也。”
- 企业的学习会有两种不同层次的表现,“我注六经”就是“六经”怎么说的,我就来学习,这是比较低层面的一种。还有一种是“六经注我”,就是我心里有想法,但不一定全对,我会用所有外部理论的、实践的、别人的,国内的,国外的东西来印证我们的想法。现在信息流在得不得了,如果你心目中没有一个已经形成的想法,你会被信息吹得人仰马翻,你会每天累得够呛可没学成什么。
- 领导分成四个层面,领导力的形成必须经验丰富这向个阶段。
-
- 第一,职务领导。是职务带来工作的责任或者工作的权力。
- 第二,感情领导。倾向喜欢用一些比较谈得来,甚至有些关系的人作为跟随者。
- 第三,个人能力领导。能干、聪明、敬业、敢决策,在精力上有主见、对行业有认识;
- 第四,团队领导。在深刻理解愿景、目标、团队建设、影响力、变革的基础上,能够比较全面的培养队伍的整体能力,带领队伍完成使用。
- 预算:讨价还价?战略思考?
-
- 企业应将预算变成战略思考的过程,而不是“湊数”;应将预算变成一个自身进步的工作计划,而不是往上交的“作业”。
- 预算怎么做?应该有个预算的理论和方法。
- 预算是管理团队的共同的工作,不是某个人的工作,更不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财务部门无非就是把大家提供的数据用财务方式写出来罢了。
- 做预算最怕的就是没有引志我们对行业真正的思考。
前一篇:有效学习方式的思考
后一篇:周末学习笔记(二)-繁与简